雄安規劃終極解讀:小城市規劃,大產業布局
4月21日,歷經一年時間的等待,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終于出臺!這是整個環京地區到目前為止,真正意義上產業及人口的疏解大規劃,它的出臺意味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真正的實質性執行階段。
尤為重要的是,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嚴格控制了新區的建設開發規模。啟動區控制在20-30平方公里,發展期在200平方公里,最終新區的總體開發規模控制在了530平方公里,建設強度僅有30%,剩余的70%全部是生態綠化空間及基本農田。
新區的重點完全放在了產業的植入上,重點培育四大產業功能平臺: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物及生命科學、新材料產業及高端服務業。并支持以雄安新區為核心設立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
一句話總結雄安新區規劃:小城市規劃,大產業布局,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是關鍵,未來環雄區域必將迎來實質性利好!
一、城市越大,虹吸效應越強烈
雄安建設應吸取北京攤大餅的經驗教訓
長三角地區的五級城市有機體,產業鏈結構完美組合,以上海作為1級城市,蘇州作為2級城市,遍地的3級城市,整個區域形成了協同發展格局。珠三角地區的四級城市發展格局,以廣州、深圳作為1.5級城市,帶動東莞、澳門等城市成為2.5級城市,遍地3級城市,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而京津冀地區呢,北京作為超一級城市,城市規模發展越來越大,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格局,貪得無厭的繁復產業結構,對周邊城市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應,導致了環京地區普遍處于4級城市發展水平。
環京貧困帶的歷史教訓,證明了一點:核心城市的無序擴張,產業無限制的過度集中,只會導致城市群發展的兩極分化,所謂協同發展就是一場笑話!就像北京一樣,什么產業都被它吸走,人口高度聚集,城市規模無序擴張,對周邊地區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應。
如果雄安新區還要學北京一樣攤大餅和無序擴張,未來可能還要出現雄安新區大疏解的歷史笑話。因此只有雄安新區規模適當縮小,而產業格局足夠大,就能夠在環雄地區形成真正的產業鏈條,從而帶動整個環雄地區的經濟增長和人口增長,最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因此,雄安新區作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必須嚴格控制城市發展規模,執行嚴格的產業準入制度,才能夠帶動環雄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
這是雄安新區所背負的歷史責任,也是雄安新區規劃的核心理念!
二、南“硅谷”,東“曼哈頓”
北京雙翼形成錯位式發展定位
目前還有一種說法,說雄安新區的建立對通州城市副中心是利空。雄安新區這次的規劃明確說明,雄安新區和通州城市副中心同為北京發展的兩翼,要形成明顯的錯位式發展定位。
南部的雄安新區,要立足于高端高新技術產業及高端服務業,成為一座現代產業新城,是中國的“硅谷”!而東部的通州城市副中心,則是立足于高端商務、行政辦公,打造成為中國的世界級灣區CBD,是中國未來的“曼哈頓”區。
雄安新區的發展期建設規模為200平方公里,遠期發展規模是530平方公里;而通州城市副中心近期規模是155平米公里,遠期則要達到400平方公里。兩者的發展規模基本相當。
但是雄安新區是低密度的,生態之城,嚴控房地產開發,重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升級。而通州城市副中心則會遍布高樓大廈,是高強度的集合式開發模式,房地產開發占據主導地位,重在城市形象提升。
因此,兩者完全不同,不存在所謂的相互競爭之說!
三、6條鐵路+4個站點+預留地鐵規劃空間
環雄地區交通高度協同
雄安新區的規劃中,交通規劃是一個重點!規劃明確提出新區要構建“四縱兩橫”區域高速鐵路交通網絡,重點加強雄安新區和北京、天津、霸州等城市的聯系。
四條縱向鐵路:京雄高鐵、機場快線、京廣線及京港臺線。
兩條橫線鐵路:津保和津雄城際。
四個站點:分別是白溝、白洋淀、雄安高鐵站及雄安城際站。
其中白溝和白洋淀站,主要是服務新區北部外圍組團,兼顧貨運物流,打造雄安新區和白溝新城的產業一體化發展。而雄安高鐵站及雄安城際站,則是實現與京津冀核心城市直連直通。雄安新區規劃,明確說明新區未來要預留地鐵規劃空間,以實現新區內各大組團的交通互通,以及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自然資源部調研組到雄安新區調研
2月26日,自然資源部用途管制司調研組到雄安新區考察調研。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會見調研組成員。【詳細】
雄安新區嚴上加嚴打造綠色施工樣板
2月23日下午,河北雄安新區2019年第一個新開工建設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