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市更新1+3文件開始征求社會意見
2009年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工作意見》中提出,爭取用10年時間基本完成廣州全市“三舊”改造工作。文件中也有“增強緊迫感”、“抓住歷史契機,加快完成改造任務”字眼,并將“三舊”改造納入效能監察和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對工作不力、推諉塞責的依規問責。
不同于舊版系列文件的強力推進,新的城市更新1+3系列文件調子明顯緩和了。主體文件第十條明確提出“從容有序”的原則,即:城市更新改造應當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積極穩妥,量力而行;結合城市發展戰略,依托項目自身稟賦和地塊周邊特色,以開發重建、整治修繕、歷史文保等分類方式,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先易后難,有序推進。
多了環節:片區策劃
原有“三舊”政策為“兩階段推進”,即項目方案編制、審批、控規調整階段和項目實施階段。新的1+3系列文件形成“三階段推進”模式,即在上述兩個階段前增加了片區策劃環節,以此更好指導和推進片區改造,并在片區改造中落實公共配套等。依據主體文件,片區策劃環節需確定片區更新策略、發展定位、產業導向、公配比例,并進行項目經濟可行性、規劃實施可行性評估,明確改造方式和模式,測算安置復建量,提出建設時序和分期計劃等。
籌資模式:設立城市更新資金
根據1+3主體文件,市區兩級財政都將安排城市更新資金,該項資金主要來源于市、區土地出讓收入和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當城市更新項目難以實現自身平衡時,可用于扶持專項補助以及啟動。
主體文件第45條規定,歷史文化街區和優秀歷史文化建筑保護性整治更新改造項目,整體納入更大范圍片區改造區域,籌措改造資金;如不能實現經濟平衡的,由城市更新資金進行補貼。城市更新資金優先安排微改造項目。重點用于消除居住安全隱患,完善各種生活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改善更新改造范圍內路、水、電、氣、消防、排污、環衛、通訊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區域人居環境質量。
在融資模式創新上,鼓勵利用國家政策性資金,按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建設模式(PPP)及企業建設等模式創新城市更新融資方式,爭取更多的國家政策性貸款用于更新改造項目。
遲遲不動?建項目退出機制
改造方案批了,但遲遲不能推進咋辦?根據1+3主體文件,今后廣州將建立城市更新項目退出機制。加強對城市更新項目的時限管理,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主體未按時限完成拆遷或辦理土地出讓手續或完成移交土地的,項目實施方案需報市城市更新領導機構重新審定項目實施方案。
以舊村莊改造為例,補償安置協議在項目實施方案批復3年內仍未達到80%以上權屬人簽約比例的,應按原改造方案報批程序重新報批。舊村微改造項目實施方案批復2年內,涉及的重大事項(如房屋拆遷補償)未能取得80%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的,批復自行失效。
方案獲批后一站式辦手續
新的1+3文件還簡化程序優化流程。規定城市更新項目實施方案批復后,由各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的統一窗口,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原則,集中受理和批復立項、規劃、國土等行政審批申請。各主管部門按照廣州市建設工程項目優化審批流程的有關方案實行并聯審批,限時辦結,不得重復審核。城市更新改造項目符合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審批規定的,可納入綠色通道辦理審批手續。同時,市城市更新部門應當建立審批服務制度,建立申請主體和審核部門的協調反饋機制,督辦手續辦理進展,協調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系統推進城市更新
19日,《城鎮創新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認為,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城市更新面臨配套政策、機制和模式不健全等挑戰,各地應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