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新力量:張家口轉型 改寫邊緣化
2015年對于張家口非常關鍵。
7月31日國際奧委會將投票選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城市,與北京聯合申報的張家口是候選城市之一。京張攜手申報冬奧會被張家口市乃至河北省都視作一次歷史機遇,能在這個塞上城市舉辦一次國際賽事,提升的將不止是這個地方的影響力與聲譽。
除了冬奧會之外,影響張家口的另一大歷史機遇就是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出臺,它將確定張家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將華北、東北與蒙古國、俄羅斯相連接,為“一帶一路”開辟出新的通道。張家口背靠蒙古草原面朝京津,也是這條經濟走廊上的一個節點。
在這些歷史機遇與戰略優勢疊加之下,張家口的城市發展與產業發展也都面臨著新的機遇。如果能抓住這些機會,人們提起張家口也許不會常將其與環北京貧困帶相聯系,冀北地區長期以來被邊緣化的歷史也將終結。
申辦冬奧重塑城市與經濟
張家口正處于沙塵進京的路線之上,從內蒙古二連浩特、朱日和來的風沙經張家口進入北京,張家口成為首都的風沙口。河北張家口、承德地區被高層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為京津冀地區涵養水源也是張家口一個發展任務。
今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提到河北的一個定位是生態環境保護支撐區,張承地區除了保護大氣環境外,還有一個責任是涵養水源。
在生態與發展之間,張家口的發展面臨種種制約,急需尋找一條有特色的道路,而申辦冬奧會則恰恰給這個地方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現在張家口市領導在招商引資時,總不忘介紹張家口面臨與北京攜手申辦冬奧會的這個歷史機遇。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對記者表示,申辦國際賽事對地方的影響,一方面是場館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會拉動投資增長,另一方面是提升主辦城市的影響力,吸引國際國內關注,會有更多的企業來投資考察。
河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楊連云對記者表示,申奧之后張家口的旅游產業增長很快,旅游人數也大大增加,這有利于提升城市的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而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招商引資也會增加。
在張家口還未最終確定為冬奧會舉辦城市之前,冬奧會對當地經濟的直接影響力已經顯現。5月19日,由河北省政府特別安排的張家口冰雪產業推介會共有32個內外資合作項目簽約,其中內資項目總投資378.2億元,外資項目4.47億美元。
除了招商引資項目以外,申奧對張家口的城市發展更帶來深刻影響。
作為一項大型國際賽事,冬奧會對舉辦城市和場館設施等要求是國際標準,城市的基礎設施也不能落后,這些張家口早已開始做工作。城市硬件的發展只是一部分,更關鍵的是城市管理水平的進步,要舉辦一場國際賽事,需要在城市服務配套、應急管理、組織協調等各個方面進行提升,這將考驗張家口的城市管理水平。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張家口打造工業文化主題公園
樹木移植、 煤氣線路改造、 自來水線路改造【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