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建成全球第一個城市口袋濕地
魚翔水底,花滿河岸,空氣清新……昨日,中國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合作的水資源管理方案子項目,也是UNDP在全球實施的第一個“城市口袋濕地項目”——鄭州蓮湖濕地公園,宣告完成改建。這意味著,缺水的鄭州將多了一個健康的“城市之腎”。
目的調節局部氣候,再造城市景觀
如果說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那么能夠改善水體質量和小氣候的人工濕地,則是“城市之腎”。
蓮湖濕地位于鄭州市高新區,公園內綠樹成蔭,景色迷人,人工湖更是點睛之筆。人工湖面積約為1.4萬平方米,分為南北兩部分,一條長約450米的河道將其連接。
蓮湖濕地公園改建項目的總體目標,是以水資源循環利用理論為基礎,不對當地水資源造成額外負擔,有效開發利用已有的水資源,補給城市濕地系統。利用生態工程,構建完整的城市濕地生態系統、高效濕地水處理系統,來實現當地景觀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中水的水質比自來水低,但比污水高,可以用于地面清潔、澆花、洗車、沖廁所、景觀等。在我國,中水回用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不過依然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用量小、用途單一、成本高等因素造成的。目前,北京、廈門、青島、西安、寧波等城市均在努力嘗試。其中,寧波武田紡織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建設中水回用系統。而印染、化工、造紙等行業扎堆的寧波北侖區,目前已有14家企業實現了中水“自產自用”。
據了解,口袋濕地是美國雨水最佳管理措施模式之一,在寸土寸金的鬧市區,占地面積較小的“口袋濕地”,不僅能夠改善水體質量、調節城市局部小氣候,還能恢復生態環境,再造城市景觀。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南通生態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破壞和對生態系統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展并且持續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