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綠筑景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框架基本成型
核心提示:
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目前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如何實現“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讓公園城市建設做到“筑景、成勢、聚人”?在提升了公園城市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后,如何讓城市更健康,生態更健康,居住的人更健康?人民網四川頻道將通過系列報道,解讀成都公園城市的建設情況。
“天下一座都江堰,蜀人矜夸兩千載。”先秦李冰治水,修筑都江堰,滋養出川西平原的“沃野千里”,成就了中國經濟和人文地理版圖中的“天府之國”。因為都江堰,成都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生態城市范本。
如今,成都成為了公園城市的首提地。作為“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形態,公園城市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傳統城市規劃理念的升華,是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面對這一繼“生態城市”“智慧城市”“智能城市”之后的全新概念和嶄新課題,公園城市建設,成都如何作答?
借力全球智慧破題“公園城市”
對“公園城市”破題,成都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借力全球智慧、集思廣益。
今年5月11日,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掛牌成立。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為公園城市規劃建設顧問專家頒發了聘書,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京津冀協同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曉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毛其智,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等知名專家學者悉數在列。
根據充分研究分析,專家們一致認為公園城市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以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構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體,形成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的城市發展新模式,最終實現“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美麗格局,重現天府之國 “窗含西嶺千秋雪 ”的盛景。
國慶節前夕,成都召開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14名知名專家和300余名社會各界代表聚首成都,聚焦“公園城市建設的研究趨勢與實踐路徑”這一主題,探索增綠筑景、生態價值轉化機制,展望公園城市建設研究趨勢。
“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的公園城市框架拉開了。”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分會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分院院長王忠杰說。
截至目前,成都全域增綠行動啟動增綠項目928個,完成營造林5.7萬畝,開展“包山頭”等植樹活動735場次,栽植苗木48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39.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天府綠道串聯生態區55個、綠帶155個、公園139個、小游園323個、微綠地380個,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加快形成。
全球最長綠道構筑公園城市血管動脈
步道寬敞平坦,清澈的河水,倒映著枝頭怒放的花朵;成片的草坪,點綴具有天府特色的景觀小品。而間隔其中的座椅,可以隨時供走累的人們片刻小憩......天府綠道在初秋時節仍讓人賞心悅目。
家住錦江區東門大橋的市民王先生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在家附近的綠道上跑步,晚上吃完飯后又會陪著家人在綠道逛逛,放松休息。“成都的綠道建設越來越好,可以說綠道運動休閑方式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天府綠道的定位和起點都是世界級。
隨著建設加速推進,今年以來,成都建成各級綠道537公里,累計建成3144公里。自2017年9月啟動建設,全域規劃形成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為主體骨架的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三級天府綠道體系,全長共16930公里,是目前全球最長的綠道慢行系統。按照“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的原則,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為本底、以文化為特色,建設展現天府文化體現國際水準的綠道體系,描繪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
“近1.7萬公里的天府綠道無疑是公園城市的經脈。如同粘合劑,有機串聯起人氣、產業和資本,為公園城市建設注入可續的綠色發展動能。高標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道。”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副院長王波如是說。
營造消費場景 實現生態價值轉換
公元876年,唐代西川節度使高駢組織改道郫江,改變了成都延續千余年的二江“雙過郡下”形勢,使成都成為“二江抱城”、溪水穿城的親水型城市。從此,一條錦江,縱貫三百里,潤澤兩千年。
今年7月,脈貫南北,跨越7個區河道總長度48公里,串聯了34條特色街道,形成9大文旅主題游線的錦江公園規劃“驚艷”出爐。公園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高品質的消費場景和新經濟產業場景的出現。
國慶期間,夜間泛舟于錦江之上的體驗讓很多外地游客興奮不已。這個國慶假期,“夜游錦江”作為錦江綠道的代表性項目,串聯起猛追灣望平坊、東門碼頭、大川巷、蘭桂坊、合江亭等片區和點位,涵蓋周邊夜市、夜食、夜展、夜秀等消費場景,真正實現了生態價值到經濟價值的轉換。
除了消費場景營造,激活老城片區活力也成為重中之重。
“尋香道項目是2019年成都市第一個開工的重點項目。”負責實施該項目的成都城投相關負責人介紹,“尋香道”項目涉及“一街”(尋香道街區)、“三景”(青羊宮、杜甫草堂、散花樓),以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為主導,以打造天府文博產業生態鏈和構建傳承蜀文化核心區為目標,落實公園城市理念,激活老城片區活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助力成都全面推進“三城三都”建設。
除了重點開工項目外,重點打造沸騰小鎮等社區消費新場景項目14個,加快建設生活性服務業項目134個,新開業盒馬鮮生等社區商業新業態新模式店近600個。推動綠色空間體系與生活社區融合,創新提出“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建設理念。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