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將整體提升亮相
9月6日從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獲悉,為了改善文保區內居民的居住條件,法源寺片區力爭明年啟動“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改善和恢復性修建。
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位列北京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北京13片歷史文化精華區之一。據悉,該片區啟動了整體提升工程,未來,文物利用、交通出行等方面都將迎來變化,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爛縵胡同、南半截胡同和天景胡同的美麗街巷也即將精彩亮相。
部分騰退院落將成為“共生院”
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張玉魁介紹,法源寺片區共有225個平房院,1960多戶居民,直管公房占到66%。為了改善文保區內居民的居住條件,法源寺片區將參考菜市口西片區的試點經驗,力爭明年啟動“申請式”退租、“申請式”改善和恢復性修建,爭取騰退25%到30%的居民;對于留下來的原住居民,將通過對院落的適度改造,增加廚房和衛生間,有償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有些騰退院落將成為共生院,作為社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居民公共會客廳、四合院民宿和人才公寓等功能來保護利用。
關于文物資源的再利用,張玉魁表示,紹興會館、瀏陽會館等會館騰退保護修繕后,將通過市場方式合理活化利用。
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將整體提升亮相
楊梅竹斜街。攝影/王叔坤
2到3年達到階段性整體亮相
在“老城不能再拆”的前提下,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去年正式啟動保護性提升改造,改造首先從基礎設施入手,實施架空線入地、地下管線雨污分流、鋪設燃氣管線等等改造完善,為下一步院落的提升改造奠定基礎。
在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最早啟動改造的爛縵胡同,390米長的胡同的第一印象就是“不飛線、無雜物、不亂停、無違建”。負責胡同改造的北京宣房大德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奇兵介紹,改造前胡同的架空線如“蜘蛛網”般縱橫交錯,居民搭建的堆物堆料隨處可見;改造后29處違建全部拆除,騰退出來的空間“見縫插針”地修建了坐椅、廊亭等休閑設施,并栽種了綠植和花卉。架空線入地后亮出天際線,沿街的變電箱等電力設施全都“隱藏”起來。
據介紹,改造完成后,法源寺片區的爛縵、南半截、天景等胡同即將率先亮相,西磚、七井等胡同有望明年實現亮相。整個法源寺片區將利用2到3年時間,達到階段性整體亮相。
張玉魁還透露,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未來將實現區域交通微循環,牛街教子胡同以東約26公頃的區域內將實現機動車“單行禁停”和局部步行街區。為解決胡同居民的停車問題,法源寺片區將集中建設立體停車樓,并在蓮花胡同A地塊建設一處140余個車位的地下停車設施,通過居民停車自治管理等多種方式,實現胡同內不停車的目標。
大柵欄將迎第二條“楊梅竹斜街”
除了法源寺片區,位于大柵欄地區的大柵欄西街、鐵樹斜街和櫻桃斜街,明年將打造第二條“楊梅竹斜街”,面積16.46公頃的斜街街區有望在2年后全面亮相。
“不同于大柵欄商業街的繁華熱鬧,這片斜街街區要靜下來,體現出文化特色,并實現自身的可持續運營。”張玉魁稱,區域內的梨園公會、五道廟、護國觀音寺等文物將得到保護活化利用,騰退的空間將引入共生業態,成為北京歷史文化街區有機更新的典范。
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將整體提升亮相
9月2日,雨兒胡同12號院,居民劉先生展示修繕前的房屋圖片。攝影/ 王貴彬
編輯:王月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