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為花卉業帶來什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特色小鎮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口中的高頻詞匯,“特色小城鎮”這一詞匯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培育特色小鎮是適應四化同步的時代潮流、搭建城鄉優勢整合的新載體、促進城鄉創業創新的新平臺、推動城鄉要素交流的新機制。因此,國家在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基建等各個方面給予一定扶持,也使得全國特色小鎮的建設如火如荼。
2016年,特色小鎮受到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中央財政領導小組辦公室等下發了一系列通知及意見。其中提到,至2020年,在全國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目前,住建部已經公布的特色小鎮有127個,其中浙江最多,有8個;其次是山東、江蘇、四川,各有7個;廣東有6個;安徽、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陜西分別有5個;河北、遼寧、江西、河南、廣西、重慶,各有4個;北京、上海、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云南、甘肅、新疆有3個;西藏、青海、寧夏、天津、海南有2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個。
對于特色小鎮的建設,國家在資金及土地等方面均給予較大程度的政策支持,包括國家發改委資金支持政策、中央財政獎勵政策、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貸款等。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支持符合條件的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申請專項建設基金,中央財政對工作開展較好的特色小鎮給予適當獎勵。此外,各個省市也出臺了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如安徽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將在國土資源上進行支持。具體內容包括落實人地掛鉤政策,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積極支持新型城鎮化發展,另外還將開展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創新差別化土地政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發展。
特色小鎮現并無明確概念,按照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鎮應具有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征,并在通知中明確鼓勵每個特色小鎮都要利用自身資源,把小鎮打造成3A級以上景區,旅游特色小鎮則要按照5A級景區打造。業內人士表示,花卉小鎮以及其他特色小鎮將為花木產業發展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7年,全國特色小鎮的打造迎來了爆發期,同時花卉行業也迎來新的契機。首先,對花卉行業的直接影響是出臺了對花卉小鎮的扶持政策。廣東創旅城鄉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裁陳平表示,對于花卉行業而言,政府給予各方面支持,花卉小鎮的打造變得更加容易;另外,花卉小鎮以花卉產業為主體,統一規劃,容易打造自己的品牌,實現花卉全產業鏈交易。其次,對于花卉苗木的需求會有明顯提升,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旅游系副教授烏恩告訴記者,小鎮與大城市不一樣,休閑宜居是一大特色,因此對環境的要求較高,尤其是園林綠化方面。再次,對花卉產業提檔升級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宜昌花園里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國文表示,從目前來看,一些新型小鎮不再是簡單追求有綠化就可以,而是對花卉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品種的豐富度要求更高,美學欣賞角度也在提升,逐漸從以往的“綠色小鎮”轉為“花園小鎮”。而一些傳統景區也不再追求單純的節日擺花,而是尋求更多與景區融合的花卉種植形式,在植物配置上對美的追求也更高。
鏈接:特色小鎮培育要求(一)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產業定位精準,特色鮮明,戰略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現代農業等發展良好、前景可觀。產業向做特、做精、做強發展,新興產業成長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效果明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興手段,推動產業鏈向研發、營銷延伸。產業發展環境良好,產業、投資、人才、服務等要素集聚度較高。通過產業發展,小鎮吸納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帶動農村發展效果明顯。
(二)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空間布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整體格局和風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網合理,建設高度和密度適宜。居住區開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適美觀。建筑彰顯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園綠地貼近生活、貼近工作。店鋪布局有管控。鎮區環境優美,干凈整潔。土地利用集約節約,小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協調。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突出。
(三)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記錄,歷史文化遺存得到良好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與產業融合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揚。公共文化傳播方式方法豐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較高。
(四)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基礎設施完善,自來水符合衛生標準,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達標排放,垃圾無害化處理,道路交通停車設施完善便捷,綠化覆蓋率較高,防洪、排澇、消防等各類防災設施符合標準。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服務質量較高,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等服務覆蓋農村地區。
(五)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發展理念有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有創新。規劃建設管理有創新,鼓勵多規協調,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合一,社會管理服務有創新。省、市、縣支持政策有創新。鎮村融合發展有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促進小鎮健康發展,激發內生動力。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2014青島世園會——濟南園環境景觀設計方案
充滿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觀【詳細】
西藏受保護濕地面積超430萬公頃
西藏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二,濕地類型豐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濕地分布區。根據西藏濕地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果,西藏現有8公頃以上的各類濕地總面積為652.90萬公頃。【詳細】
天津研究制定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
昨天,天津市先后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制定《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詳細】
三部門聯合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日前聯合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切實保護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