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公園雜填土97%再利用
把碎磚、土壤等雜填土打散,經過一番“消化”后“吐”出可供利用的回填材料。筆者從通州區獲悉,北京環球主題公園近日引進了一條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生產線,250萬立方米雜填土可減量到7萬立方米。
筆者來到正在建設中的通州環球主題公園。工地中央,一臺淡綠色巨大設備非常醒目。它個頭不高,有幾十米長,占地超過6.2萬平方米。這就是剛剛投用全國第一例模塊化、全封閉雜填土及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生產線。
環球主題公園近日已經正式進入施工階段,頭一個步驟是土方填墊。作為施工中最為重要的基礎工程,土方填墊將耗時整整1年,為后續的樁基主體施工打下基礎。
“環球公園占地4平方公里,據前期地質勘測,地下共有雜填土250萬立方米,是土壤、建筑垃圾和雜草的混合物。”通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環球主題公園項目的地形地貌較復雜,對土方填墊的要求尤其高,不僅要滿足造型設計,場地承載力、總沉降、壓實度等指標也都要達到國際標準。因此,成分復雜、質地松軟的雜填土必須全部清除干凈,否則施工中就極易造成不均勻沉降。
250萬立方米雜填土是什么概念呢?施工方解釋說,這相當于在35個足球場上堆滿10米高的土方。按照傳統的處理方式,要進行清挖、外運,還要再買來250萬立方米質地均勻的天然砂土,層層填埋、壓實。
這么一來,至少需要400畝土地消納雜填土,這不但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運輸過程中還可能造成道路遺撒和揚塵。
為了讓雜填土“變廢為寶”,項目施工方北京新投建環科技公司專門定制了“雜填土原位模塊化處置方案”,引進了這條生產線,把雜填土進行破碎、篩分后,得到符合回填標準的土料,直接進行現場回填。
生產線是個不折不扣的“巨無霸”,由存儲區、篩分區、處置區、實驗辦公區四部分組成。挖出的雜填土先從一端進入篩分區,把40毫米以下的還原土篩除,直接用于現場回填。其余的雜填土被送入處置區,機器立即發出隆隆響聲,如同攪動無數碎石。工作人員說,在這里,雜填土等建筑垃圾會進行兩級破碎,順著傳送帶進行風選、磁選等物理篩分,最終得到符合回填標準的還原土和再生骨料,可用于生產混凝土、路沿石、透水磚等建筑材料。
250萬立方米雜填土經處置后,可得到190萬立方米可回填的還原土以及53萬立方米的再生骨料。這樣算下來,只有7萬立方米雜質需要進行二次消納,資源轉化率超過97%。
編輯:lichang
相關閱讀
2015年ArchiTeam獲獎名單公布
2015年11月25日No Vacancy 畫廊公布了本年度ArchiTeam獎項的獲獎名單,評委團從眾多作品中精心挑選出7個小型、中等和新興的實踐項目。這些項目包含商業、住宅、可持續性和社區項目,旨在表達建筑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保的美好愿景。【詳細】
北京環球公園擬設七大景區 預計2020年開園
走進外星人山洞,與ET來一段腳踏車上的太空之旅;坐上配合影像和音響搖動的時光機,感受“回到未來”旅程中的重重難關……2020年,這些幻想與現實交織的畫面便會在通州上演。【詳細】
最新書訊:《棕地再生原則》出版面世
《棕地再生原則:廢棄地的清理·設計·再利用》一書的中譯本近日由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本書由哈佛大學的Niall Kirkwood教授和楊銳教授作序,清華大學鄭曉笛女士翻譯。 【詳細】
古建筑如何活出精彩?
青苔石磚,雕梁畫棟,千百年前這些亭臺樓閣里曾發生過什么?一座古建筑如同一部歷史書,匯集了中國古典美學、建筑學、文學、哲學和風土人情等歷史信息,是歷史最真實的見證者。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