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青海省會西寧屬中國西部內陸城市,25日,該市市長張曉容說,西寧啟動“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大南山綠色屏障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西寧環城國家生態公園獲國家批復,當地正全力營造地綠、水清、天藍、低碳的人居環境。
25日,西寧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寧開幕,西寧市市長張曉容作《政府工作報告》。
張曉容介紹,西寧市城鄉綠化水平再上新臺階,實施的“天保”“三北”“公益林”、南北山綠化等工程人工造林111萬畝,森林覆蓋率32%。開展美麗家園綠化行動,建成機場高速南北線等通城公路綠化網絡。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5%,提高3.7個百分點。西寧環城國家生態公園獲國家批復。
同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取得新進展。實施“清水入城”工程,打造“三河六岸”景觀生態廊道。推進引大濟湟、寶庫河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工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新建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各2座,整治湟水流域排污口668個,國控小峽口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西寧主城區‘煤改氣’在北方城市率先清零,空氣質量優良率和綜合指數在西北省會城市位居前列。”張曉容說,該市大氣污染治理實現新突破,統籌推進揚塵、燃煤、機動車、工業等四大治理工程,實施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項目102個,黃標車淘汰走在全國前列。
張曉容介紹,西寧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如停改關30家產能落后企業,淘汰73.1萬噸落后產能,萬元GDP能耗和用水量分別下降28.7%和56.7%,夯實了綠色發展基礎。
對于今后五年的生態建設工作,張曉容建議,啟動園博園規劃建設,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五期、天然林資源保護、公益林建設,完成南北山綠化三期。持續改造提升城市園林,建設以道路和河流為骨架,公園、廣場、游園為支點的城市生態景觀廊道。打造以西山野生動植物觀賞區、南山旅游風景區、青藏高原現代林業科技示范園、北山美麗園為支撐的國家級環城生態公園。繼續實施“清水入城”,推進湟水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著力打造湟水河百里生態廊道。(記者 張添福)
編輯:Anna安
相關閱讀
龍泉山森林公園:全國首個城市大型生態公園
地跨金堂、青白江、龍泉驛、簡陽、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規劃面積約1275平方公里,這就是成都正在重點打造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定位為成都老百姓【詳細】
河北冀州:鹽堿荒地變身生態公園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的老鹽河,原為黃河改道沖擊而成。因地勢較高河底土壤逐漸鹽堿化,日積月累形成鹽堿地貌。【詳細】
三亞抱坡溪濕地公園開工建設
三亞城市生態公園將再添“新軍”。8月8日上午,三亞抱坡溪濕地公園工程舉行開工儀式,這標志著抱坡溪濕地公園建設全面啟動,它是市園林環衛局組織實施的“四個新建公園”中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公園項目。【詳細】
上海嘉定:昔日垃圾堆場將改建生態公園
嘉定區相關部門正規劃在安亭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營養土堆場建設一個綠色生態公園。該公園將于一年后建成,并向市民免費開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