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之變:全域旅游和新型城鎮化的共謀時代
全域旅游為旅游城鎮化提供產業支撐
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問題之一是產業支撐,從農業到工業再到第三產業,選擇什么產業作為區域內的支柱性產業,是新型城鎮化面對的最大難題,這已成為一種共識。旅游業雖然對城鎮的景觀、人口、地域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有巨大影響。但是,旅游是否能夠作為城鎮化的產業支撐之一呢?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游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游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游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游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游業增加值貢獻近90%。
此外,根據國際旅游規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就會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經濟,休閑需求和消費能力顯著增強。2015年中國GDP總量達67.67萬億元,人均約合8016美元。但中國每年人均出游才2.89次,離發達國家居民的8次以上還有很大差距。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曾經大膽預測,2020年,中國人均GDP有望突破1萬美元,旅游消費的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盡管如此,中國的旅游業,經歷了粗獷的增長之后,仍處于較為基礎的狀態。最為明顯之處,是狹隘的景點經濟。四五年前,初次去水鄉烏鎮,從桐鄉火車站乘坐鄉村巴士,沿途所見,是毫無特色的城鄉景觀,幾乎所有游客忽略桐鄉城區直奔古鎮,“輕輕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
烏鎮尚且如此,類似情況在其他旅游城市則更甚。景區與非景區,無論從建筑特色、公共服務,都是一墻之隔兩重天,在偏遠鄉村地區,則尤為明顯。景點旅游相對單一的經濟模式,產業鏈條相對簡單,在產業延伸、促進就業、當地人的增收、生活品質提升方面,作用仍然有限。
方塘智庫認為,傳統的、圍墻式的景點旅游模式,正遭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隨著旅游次數和人口的快速增長,景區在承載游客、提供服務上越來越困難。而且,旅游的方式也已發生變革,人們早已不滿足于觀光式的旅游,而更渴望獲得身心休閑,或像當地人一樣體驗在地之文化。
在 文旅新時代里,旅游的范疇大大超越景區,旅游的服務、管理的功能,也必須超出景區擴展到城市乃至更大的區域。“青島大蝦”事件發生在非景區的街道里,但其負面影響最終卻由整個城市的旅游品牌折損來背負,鮮明地說明了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服務、全域旅游管理等,已成必然的趨勢。
旅游產業能否真正成為一個地方的產業支撐和發展引擎,必須從現在的景點旅游模式轉變為全域旅游模式。通過產業整合及集聚,形成一個泛旅游產業集群。泛旅游產業的綜合性、關聯度、產業鏈,都極大地突破了傳統旅游業的范圍,廣泛涉及并交叉滲透到許多相關行業和產業中。
全域旅游中如何突顯旅游產業的中心地位,如何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以開發共享的姿態,去推動產業群落化的發展,既是全域旅游戰略成敗的重要問題,也是旅游城鎮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的重要問題。
誰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歸根到底是人的城鎮化,是農村人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轉變。人的城鎮化則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外來人口的本地化,一是本地農村人口的就地融合。
旅游推動城鎮化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一是傳統的制造業為中心的城市,因旅游產業的發展,而產生新的業態。這一轉變,必然吸引部分外來從業者,城市原本的人口結構面臨調整。此心安處是吾鄉,外來從業者是否在當地找到歸屬感,取決于地區的公共服務是否均等化、文化是否排外、管理者是否營造了安居樂業的環境。
旅游城鎮化的另一種模式,即原本為農村的地方,因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逐漸與城市均等化。在直接或者間接得力于旅游發展以后,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從務農轉向從事服務業。這一轉變對他們的職業理念、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對互聯網技術的掌握、對先進服務業理念的了解等。如果不能讓本地人共享旅游產業的紅利,無疑與旅游城鎮化的初衷相悖。
另一方面,在本地人口的就地融合中,也包括農村社會觀念、思想意識、生活方式的城鎮化轉變。以廁所為例,在不少鄉村地區,當地人世代所習慣的廁所,在游客眼中卻是“臟亂差”。去年,旅游和相關部門甚至掀起了一場“廁所革命”。
李金早對媒體表示:“中國景區的廁所革命在國內外引起普遍關注,海外媒體紛紛報道。比爾·蓋茨基金會還主動與我們聯系,愿為我西部地區廁所建設提供技術和資金援助。”如廁問題,便反映出城鄉之間人的社會意識和生活方式的差異與沖突。因此,精神層面的轉換過程,將更為漫長而艱難。
相比拆遷造城而言,造“家園”無疑更具挑戰,這不僅考驗政府的管理智慧和能力,更考驗著新型城鎮化的人文情懷,這是個需要全社會參與的過程。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