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津而設計”高峰論壇暨屈米大師講堂在津舉行
說城市
為天津而設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陜西省古跡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克成主持
“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都以城市空間的構筑為依托,城市空間的構筑是建筑、規劃、城市運營的綜合發展。不同的設計者對于城市建設的優劣取舍各有態度,對于城市發展的觀點各有不同。以百家之言匯集城市發展觀點,探討城市未來發展方向。
——劉克成”
說城市板塊邀請知名規劃師、建筑師、城市建設實踐者方飛、吳曉莉、吳鋼、朱雪梅、馬曉威、楊一帆、潘陶、李春浩、王中、張寶貴、李麗、周莉等各專業實踐先鋒,從“新常態,新方法”、“街區化改革”、“城市復興”、“城市運營”、“城市微更新”幾個角度探討城市未來的設計發展,為城市建設者和決策者以及更為廣泛的設計從業者開拓了思維。
方飛 長春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主題是:城市循環和數字
城市循環簡言之體現兩點,首先是以閉合循環的原理分析城市,第二以閉合循環的方法模仿自然,構建城市。這個時代、這個技術其實提供了我們對某一個復雜的子系統或者整個系統進行全程循環跟蹤的數據跟蹤的這樣一種可能性。巨型城市的出現,導致城市資系統的復雜,也就要求現在的規劃工具應當向數據化、向傳感器系統,城市的感知系統等數字化方向自適應性轉變。規劃進入數據描述城市的時代,精細規劃的時代。規劃中建立循環的基本方法是規劃作為有用的認知工具和實踐活動的基本條件。第二,大數據傳感矩陣建設及數學統計專業的引入;第三,專項系統的規劃要變成系統的科學分析,然后才是社會治理和工程定義上的規劃,先有城市科學,后城市規劃,隨后才強調社會施行。
吳曉莉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香港規劃師學會會員
演講主題:共同城市
共同時代來臨規劃師會變成技術創新與社會創新的踐行者。共同城市是群體的共同城市,實踐層面共同城市理解是多樣性,對應這種多樣性需要社會協助和跨學科合作。在現代技術快速迭代的時候,共同城市又代表一種永續的協同。技術理性是共同城市建守的底線,從單一的經濟理性走向多元的技術理性是一種進步,最終的目標是未來可能走向協商規劃,走向協商智力。加強公眾權參與治理方面比較可取的方式應該是協商治理,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構建權力主體跟專業主體之間的動態的平衡。另一方面,體現共同城市的技術理性應該通過規劃當中隨心應變的工具的創新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協作來實現。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