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5年打造超大城市 城市升級打造生態綠楔
江邊要讓人慢得下來
“‘十三五’期間,武漢市提出提升城市生態品質、打造濱江濱湖生態景觀,這一做法本質是將公共資源還給市民,給大家提供慢生活的休閑空間,這是國內外一線城市的普遍做法,也已經取得了廣泛共識。”昨日,市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副院長孟建軍說,“武漢在中心城區未來需要更多的公園和綠道,方便市民更便捷到達其中。”
孟建軍說,縱觀國內一線城市,上海是將濱江資源利用得最好的地方,當地以黃浦江兩岸的近現代和當代建筑為映襯,將大上海的氣勢展示出來,同時沿江有大量供游人休閑的設施,讓人愿意親水、近水。蘇州則是圍繞金雞湖打造景區,把濱湖資源發揮到極致,形成了文化會展區、時尚購物區、休閑美食區、城市觀光區、中央水景區五大功能區。
“武漢江、湖資源兼備,市民可以就近徜徉在其間。近些年全市重點打造的青山江灘和后官湖綠道等,和已經開工的東湖綠道以及墨水湖公園等,甚至是‘三線一路’規劃,都是圍繞如何讓市民共享江、湖資源而進行的努力。”孟建軍認為,和上海、蘇州等城市相比,武漢應當學習這些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保護的理念,同時隨著政府財力的提升,不斷增加生態景觀產品的供應量,引導全社會綠色發展的意識。
綠網
未來5年,規劃建設綠道1300公里,構建郊野—城區—社區三級綠道網絡,推進綠道環湖、沿江、臨街、繞山、穿城,形成覆蓋三鎮、串聯主城和新城主要區域的綠道系統,將東湖綠道打造成世界級綠道;集中建設一批郊野公園、街心公園、城市林蔭道、立體綠化帶等,通過綠道連接成網,讓綠色成為城市的底色。
“十三五”期間,將加強兩江四岸的綠色風光帶建設。推進“縱軸”諶家磯、楊泗港等地區共11公里長江江灘公園,以及“橫軸”漢江灣地區5公里漢江江灘公園等工程建設,延伸兩江四岸綠化岸線接駁至三環線城市生態帶;依托漢正街改造工程啟動南岸嘴景區新建以及龜山景區改造項目,為城區居民提供休憩游樂的空間和觀賞兩江風光的窗口。
打通長春觀—洪山—珞珈山的綠化通廊,擴大山體公園周邊綠化開敞面,形成從蛇山公園經洪山、珞珈山連接至楓都山的東西向山系串珠綠廊。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