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城市研究》首發 探索城市建設新路徑
今日(12月12日),在第三屆武漢設計雙年展期間,由武漢大學課題組牽頭完成的《藝術城市研究》在湖北美術學院舉行首發儀式。
首發儀式中,《藝術城市研究》副主編、武漢大學教授陳暉對藝術城市研究的方法、內涵、研究方向、研究團隊以及對武漢城市建設的借鑒做了介紹。《藝術城市研究》是國內第一個系統研究藝術城市的項目,課題的核心精神是以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從人對城市需求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國內外城市樣本的采集,探索新時期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的新路徑。
陳暉表示,《藝術城市研究》通過對世界藝術城市特性、類型和建設元素的分析,歸納出國外藝術城市規劃的思路和建設路徑,并結合中國各大城市建設現狀,以經濟學的視角,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式,論證我國建設藝術城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價值。論證結果顯示,將藝術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將極大提升城市旅游、文化產業、就業、居民幸福指數和城市形象。
武漢市副市長王立表示,城市生活最高境界是藝術城市,文化的力量在城市發展歷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充分展現城市文化基因才能塑造城市個性,應以藝術的眼光建設城市。
在隨后的藝術城市論壇上,湖北美術學院院長徐勇民、武漢市規劃院總規劃師楊維祥、武漢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李立華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共同探討藝術城市這個影響城市建設和發展方向的命題。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