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海綿城市年拉動投資4000億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水利建設被列入八大基礎設施網絡之首,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等納入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涉水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高峰期。有專家表示,今后五年僅海綿城市建設每年就需要投資4000億元。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家卓日前在2015中國水務高峰論壇上表示,按照國家海綿城市的規劃,未來5年,全國658個城市的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都要實現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這樣的話一年就需要4000多億元的投資。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王忠靜表示,2013年他的團隊調查了全國200個城市,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城市的政府了解海綿城市的概念,而在近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舉辦的市長培訓班上,很多地方政府都對海綿城市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且建設的熱情很高。
對此,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建云表示,一方面是近年來城市內澇問題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則是國家在水資源治理、保護等方面的政策力度加大,都促使各地方政府重視海綿城市等涉水產業的發展。而這一趨勢,在與高峰論壇同期舉行的2015中國水博會上也能顯現出來。作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專業的涉水產業國際博覽會,2015中國水博會吸引了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8家企業,來自北京、重慶、福建等20多個省市的水利部門也都組團參加。“海綿城市”則首次作為一個單獨主題亮相博覽會,吸引了大量眼光。
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主任胡四一表示,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對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凸顯了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國水利事業發展面臨著更加廣闊的前景,涉水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廣闊”,胡四一介紹,目前國家治水任務依然繁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防洪減災體系尚不完善、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為涉水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據介紹,2014年,全國水利建設投資達4881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627億元,分別較2013年增長11%和15.6%,中央、地方水利投資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胡四一說,目前水利部已經作出部署,在規劃、監督、創新等方面開展工作。包括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全面落實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推進生態脆弱河流生態修復,加強華北等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綜合治理等。
同時,進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落實好金融支持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水利建設。搞好用水權初始分配,積極培育水權交易市場。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