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都會區廊道規劃完成 建300公里生態廊道
水網 結合廊道 建設海綿城市
與此同時,規劃還提出結合都會區河涌湖泊等水體,實施水系岸線生態化整治和給水、排水、污水一體化工程,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實施海綿城市建設,有效緩解城市洪澇災害、節約水資源、提升水質量、改善水生態、美化水環境。
海綿城市是以“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為特征,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使城市開發建設后的水文特征接近開發前,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位于生態廊道上的天河智慧城作為廣州建設海綿城市的試點,其將采取多項技術修復原有的水生態系統,通過增加雨水的下滲量,從而減少雨水排放量,降低城市排水系統的負擔,減輕城市洪澇災害。同時,凈化水質,降低水質污染。
天河智慧城試點設計保留現狀魚塘并在下游與新塘水庫間開挖河道,新挖8處水塘,各水塘間采用淺水渠進行連接,使上游匯水通過水渠流入至新塘水庫。改造后的塘種植凈水植物、放養水生動物并設置曝氣等設施,凈化入庫雨水,同時兼具調蓄作用,水面總面積1.91萬平方米。
建設透水滲水郵票公園,表面采用鵝卵石便于雨水快速收集和下滲,同時在公園地下設置模塊式雨水調蓄池,將周邊雨水及時收集存儲于地下調蓄池。同時構建“新塘水庫-靈感之湖-上游景觀段塘-新塘水庫”的水補給循環系統,水從新塘水庫抽至“靈感之湖”,經暴氧后進入“靈感之湖”,“靈感之湖”水生植物對水進行凈化,再利用提水泵把水從“靈感之湖”提至上游景觀段沉淀塘,水從沉淀塘逐步往下流入新塘水庫,在塘與塘之間經過溢流堰進行多次暴氧,且利用景觀塘的水生植物對水進行凈化,凈化后再流入新塘水庫。
實施 廊道內已批未建項目鼓勵置換到線外建設
生態廊道的規劃固然令人充滿期待,但如果實施是個難題,尤其是廊道上已經有建設或者規劃了建設項目怎么呢?對此,規劃制定了保護與建設并重的生態廊道建設指引。
首先,明確生態廊道以生態保護為主,提出了生態廊道的建設活動管制要求。如禁止新增工業、倉儲用地,嚴格限制居住、商業等房地產開發項目進入。對生態廊道內的建設用地開發強度、體量、形式等做了相應規定。對于生態廊道內已批已建的建設項目,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現狀保留使用、異地置換、規劃調整、改造復綠等多種處理方式。
其次,提出實施積極的生態建設策略。通過生態項目建設帶動,通過與人的游憩需求相結合的公園建設、與環境治理相結合的生態恢復項目,以點帶面建設廊道網絡,實現城市生態用地從“被動保”轉為“主動建”。
為了更具有可操作性,還明確了各級生態廊道的劃定標準。如區域生態廊道總體寬度控制在200米至1000米之間,要求最小達到200米,道路或水系單側綠帶最小寬度達到30米,設置規劃間距10千米至20千米。組團生態廊道總體寬度控制在60米至100米之間,要求最小達60米,道路或水系單側綠帶最小寬度達到12米,設置規劃間距3千米—5千米。城市綠道總體寬度平均30米,要求最小達到20米,設置規劃間距1千米—2千米。
東部生態廊道將作為都會區生態廊道規劃建設的示范,率先啟動。具體來說,東部生態廊道由東二環-獅子洋生態廊道、火龍鳳-南沙港快速生態廊道兩條區域生態廊道的北段、北二環-開發區東部區域生態廊道東段及京珠高速組團生態廊道構成,總長77公里,主要跨天河、海珠、番禺、黃埔等四個行政區。將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百里生態長廊。
據悉,東部生態廊道規劃研究范圍內,建設用地(除綠地)面積為56.3平方公里,占東部生態廊道總面積的18.3%?,F狀建設用地性質主要為工業倉儲、居住用地用地。在已批用地與廊道矛盾分析中提出,對已批未建項目和已建項目,分類提出管理建議:生態廊道內的已批未建項目應當補充完成環境敏感類建設工程要求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環境影響評價獲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準許按照批準方案實施建設。環境影響評價未獲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應當置換到生態廊道范圍以外另行選址建設。
生態廊道內的居住、商業、除體育、文化以外的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項目,對于已批已建的,如污染物達標,對生態保護無不利影響,允許按現狀保留使用;已批未建的項目,鼓勵置換到線外建設,確有無法實施置換的,應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密度,優化用地布局,保障生態廊道的連通性。
生態廊道內的工業、倉儲用地應逐步改造復綠或調整為其他與生態保護不抵觸的功能。
規劃:“三縱四橫”近300公里
●南北向區域生態廊道3條:
珠江西航道-洪奇瀝水道生態廊道;
火龍鳳-南沙港快速生態廊道;
東二環-獅子洋生態廊道。
●東西向區域生態廊道4條:
北二環—開發區東部生態廊道;
珠江前后航道生態廊道;
金山大道-蓮花山生態廊道;
沙灣水道-海鷗島生態廊道。
●組團生態廊道總長500多公里,城市綠道總長800多公里。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