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最新的世界文化遺產:土司遺址
了解土司制度
要了解土司遺產,首先要了解“土司制度”,它是針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政策,形成于宋代,繁榮于明代,崩潰于清代,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承認當地統治者對地區的世襲統治的制度,有利于將中央很難派官吏直接統治的地區納入到統治范圍,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好處,直到明清采取“改土歸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維系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2015年7月4日(當地時間),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是中國第48項世界遺產。土司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說,只是一個曾耳聞的名詞,土司遺址更是陌生。本期,為大家介紹中國最新的世界文化遺產:土司遺址,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
中國土司遺產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區,現存的主要遺址類型包括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莊園、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成為世界遺產的三處遺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位于土司地區與中央政權主體地區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匯地帶,屬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復合區域,是中國土司遺產中的代表。通過三處遺址的組合,反映了土司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具有共同的價值主題和聚落、建筑特點,讓我們普通人能進一步了解中國土司制度。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原址保護,彌足珍貴
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遺址衙署區全景
湖北恩施的唐崖土司城內景
檔案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唐崖鎮(原尖山鄉)東3公里處,是湘鄂川黔少數民族地區最典型遺址。該遺址始建于元代,歷時470余年。鼎盛時期的唐崖“帥府”,規模宏大,氣勢恢弘,現存遺址東西長770米、南北寬750米,占地57.75萬平方米。
不容錯過
始建于14世紀的唐崖土司城是湘鄂川黔少數民族地區最典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土司遺址。咸豐唐崖土司前臨唐崖河,后傍玄武山,地勢險要,風光獨具。在這里不僅能看到規模宏大的土司皇城,更能感受到土司的文化底蘊。
土司城在山水秀麗的唐崖河西岸玄武山麓,土司城帥府內,布設機構頗完整,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門、牢房、閱臺書院、靶場、萬獸園等,明清時際鼎盛,號稱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荊南雄鎮石牌坊位于土司城遺址內,是土司城遺址的“鎮城之寶”,皇帝御賜授書的“荊南雄鎮”石牌坊,全石仿木結構,橫額正面書“荊南雄鎮”,背面書“楚蜀屏翰”。城址中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見,傳稱土司城中三街自“城東入,城西出”,分為上、中、下三街,呈不規則形狀,全長880米,還有城墻、城門、哨臺、道路、七十二步朝天馬、九道拐、橋梁、碼頭、玉皇等遺址。另外,玄武山上的一對蒼翠挺拔的古杉,相傳系土王覃鼎和夫人田氏共同栽培而成,人稱“夫妻杉”,附近就是土司墓群,建造別具一格,集中地體現了土家民俗文化。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