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公布 面向社會征求意見
7月8日,武漢市發布了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就武漢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技術準則等做了界定。相關部門同時邀請廣大市民及設計單位為海綿城市建設獻言獻策,提供修改意見。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大雨時就吸水,干旱時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有效地防止城市內澇。4月9日,武漢市正式入選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未來中央將直接投資15億元支持武漢城建。武漢市方面也表示,三年內共計將投入102億元,以點帶面探索城市治水新模式。
然而,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有哪些要求和技術標準?近日武漢市水務局聯合市國土規劃局、城建委、園林和林業局共同組織編制的《武漢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試行)》提供了答案。記者看到,導則由總則、術語與定義、基本規定、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目標、海綿性評估技術準則、規劃指引、設計指引、附錄等八個部分組成。
例如,導則中指出,新建建筑與小區中高度不超過50米的平頂房屋宜采用屋頂綠化。新建公園透水鋪裝率應不低于55%,改建公園不低于45%。新建城市廣場透水鋪裝率應不低于50%,改建城市廣場不低于40%。導則還圖文并茂地將各種透水鋪裝、下沉綠地等設施的建設方法、技術規格要求做了描述。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市政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陳雄志表示,住建部發布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武漢市出臺規劃設計導則,作為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作的基本技術規則,解決了海綿城市是什么、規劃怎么編、工程怎么設計和項目如何評估等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是設計機構、開發商業主、項目實施主體等在規劃設計階段的技術性文件。
據了解,武漢是繼南寧之后第二個出臺該類導則的全國首批海綿城市,武漢市出臺的導則結合武漢“設計之都”的優勢,充分融合了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六字理念。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