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建設首先要問計氣象
隨著人類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密集、高樓林立、交通擁堵以及空氣污染成了現代城市普遍凸現的問題,人類活動對于自然環境的干擾,如城市風、“熱島效應”等正在逐步擴大。城市作為人類活動的主體空間如何更好地與自然環境相融合,成為擺在了許多研究人員和決策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2010年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規劃師唐子來教授有自己的看法。
“風玫瑰圖”——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重要坐標
“城市規劃與氣象的關系非常密切,每一個城市的規劃、設計與建設,首先都要問計氣象。”唐子來說,城市規劃設計首先要考慮當地的溫度、降水量以及風的情況。在傳統的城市布局中,規劃與建設部門常常通過氣象部門提供的“風玫瑰圖”了解城市的風向、風速等情況,并據此把一些產生污染的工業建設項目安排在城市的下風向,以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或使其被環境承載能力更大的空間所吸收。密集的樓群往往會阻擋自然風的流動,因此,城市道路和開放空間的格局也應與該地區的主導風向相關,以便形成一個通道,隨同自然風帶走城區里的熱量,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和溫度狀況。
“熱島效應”——城市發展帶來的氣候問題
唐子來認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熱島效應”和溫室氣體排放對于氣候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構建節能減排的低碳城市對城市規劃和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城市空間布局與形態的緊湊度與城市的減排密切相關。因為城市的緊湊度,即單位用地面積上的建筑量和居住人口,決定了該城市采用的交通方式和產生的交通流量。如在美國許多城市,城市布局與形態的緊湊度非常低,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為私人汽車,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會造成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影響氣候環境。而布局與形態緊湊度高的城市則有利于采取地面公共交通或大容量的軌道交通方式,有效地減少城市交通的溫室氣體排放。
其次,城市土地利用的混合度也與城市的減排相關。隨著后工業時代的來臨,城市逐漸以第三產業為主導。于是,對環境無污染的工作、休閑區域就可以與居住區域混合起來,使居住、工作與休閑等功能的區域混合度提高,減少出行距離和交通流量,有利于鼓勵公共交通發展,提倡“零排放”的步行、自行車出行等非機動交通方式。城市的規劃設計,尤其是特大城市,還應當主張多中心發展模式。這樣,不僅可以顯著減少交通流量,達到節能減排目的,同時還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上海世博會——氣象與建筑的完美結合
唐子來表示,上海世博會倡導綠色生態建筑理念,這就包括了對氣象條件的開發和利用。所有參展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都需要對上海的氣象條件進行了解,需要通過氣象部門獲得一些氣象歷史數據,如溫度、降水、濕度、光照以及紫外線等,作為規劃設計的重要依據。
唐子來說,世博會的規劃設計還必須考慮上海一些特殊的氣象條件,如悶熱的黃梅天、長達3個月的高溫季節等。為使觀眾免遭高溫、暴雨等天氣襲擊,一些展館在設計和建造時會將底層全部或局部架空,讓參觀者可以在一個有遮蔽的空間下休憩或者排隊等候。世博園區一些開放空間,如廣場、綠地和街道等也被規劃設計成為一個連續體系,并與上海夏季主導風向一致,這樣可以形成一個通風走廊,并具有“拔風”效應,帶走周邊氣流,使人流聚集地的空氣得以流動,并使溫度下降。同時黃浦江江面的風和新鮮空氣也可以順著通風走廊進入世博園區,減少“熱島效應”。另外,世博園區的噴霧降溫設施和地面滲水材料的使用,對于改善生態和氣候環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悉,世博園區的各種建筑都將按照生態節能建筑的要求進行設計和建造。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