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布局“1450”城鎮化空間體系
近日,蘇州市政府發布了《蘇州市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規劃闡明了蘇州未來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1450”的空間形態和建設城鄉一體的新型社會總體目標、重點任務與發展路徑,提出城鄉一體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關鍵舉措,是引領蘇州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性規劃。
“1450”城鎮化空間體系
1個中心城市
蘇州
對于中心城市,要加快促進蘇州中心城市由單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轉變,強化中心城市的區域性科技文化、經濟金融中心地位和科技、產業、人才、投資、信息等發展要素集聚功能,不斷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圍繞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盤活低效存量土地資源,強化城市空間集約高效利用,逐步實現增量土地由低增長向零增長轉變。
4個副中心城市
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
培育發展四個縣級市,使昆山、太倉、常熟、張家港由“中國百強縣”真正成為長三角區域的次中心城市,以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和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綠色發展,強化城市功能,優化空間布局,實現快速城市化向城鄉現代化轉變。
50個中心鎮
50個鎮則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原則,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走多元化特色化的城鎮化道路,加快推進就地城鎮化,增強人口經濟集聚能力,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和環境質量提升。加強建制鎮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資源配置的傾斜力度,進一步增強建制鎮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發揮其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主導作用。
實施“雙基點”城鎮化戰略
《規劃》提出,把推進“1450”城鎮空間體系的形成作為我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空間戰略。以城市和小城鎮為雙基點,推進中心城市和縣級市以創新驅動為主的城鎮化和以小城鎮為主的“就地城鎮化”并舉的城鄉共生型新型城鎮化戰略。以主要交通干道為紐帶,加強新城區、小城鎮、新型農民居住區建設,推動城鄉空間結構由點軸發展模式向網絡化發展模式轉變,形成“1450+新型農村社區”城鄉網絡空間結構,不斷完善中心城市、4個縣級市和50個鎮功能,提升蘇州市域城鎮體系整體實力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7個方面目標
《規劃》提出了7個方面的目標:城鄉發展一體化質量顯著提升;產業空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城鄉空間布局形態進一步優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升;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土地節約集約水平進一步提升。
到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80%
在城鄉發展一體化質量提升上,《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0%;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城鄉收入差距保持在1.9∶1之內;密度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緊湊型開發模式成為主導,建成區人口密度逐步提高,除重點村和特色村外,農民集中居住率進一步提高。
在城鄉空間布局形態優化方面,《規劃》提出,確保全市生態紅線區域占國土面積比例達37%以上;優化提升“四個百萬畝”發展水平,守住耕地保護、開發強度、生態保護“三條紅線”,確保總面積不少于410萬畝。
《規劃》還提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覆蓋,實現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城鎮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新成長勞動力免費接受基本職業技能培訓的全覆蓋。特別是后一個全覆蓋,是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首次列出的指標。
在土地節約集約方面,《規劃》提出,到2020年末,全市單位GDP占用建設用地降低40%。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新型城鎮化等將成政府投融資主要方向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詳細】
“特色”引領新型城鎮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詳細】
著眼“新”的特質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加大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論研究力度,著眼【詳細】
寧夏出臺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審議通過了由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編制的《寧夏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