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規劃亂象透視·底線失守
封閉話語圈亟須打破 終身追責機制有待建立
針對我國規劃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業內人士建議,進一步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強化管理,引導規劃市場健康發展。
袁奇峰表示,資質管理的背后是“利益的壟斷”。一些規劃機構代表了各自主管部門的利益,相互交叉銜接少。有些部門通過規劃機構的資質管理,抬高了準入門檻,形成壟斷。同時,造成規劃學科單一,形成了一個個封閉的學科話語圈,容不得外界提出批評和質疑。
專家建議,打破規劃資質的部門壟斷,進一步放開市場競爭,逐步取消各類機構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強化個人專業資質和法律責任。規范規劃市場首先就是要責任到人,管到規劃設計從業者,真正實施“注冊規劃師”制度,建立設計單位技術人員網上登記,便于業主選擇,避免因資質問題而產生的隨意掛靠現象。
同時,須完善規劃評價體系,建立規劃終身責任追究機制。一些地方規劃部門建議,為避免出現“貪大媚洋”的規劃惡疾,亟須建立對規劃編制主體的利益約束機制,探索按照編制質量和實施效果來確定規劃服務付費標準,破除盲目按照人口、面積來確定收費的既有規則。
有專家指出,應對違法違規、設計質量低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建筑設計,依法對設計企業和設計人員進行處罰。若規劃本身出現了重大失誤,應該追責,并依法承擔經濟賠償責任。“對編制超越發展階段,脫離城鎮發展實際,規劃目標與發展實際嚴重不符的規劃機構和個人取消從業資格。”楊保軍說。
此外,還應制定行業準則,建立“黑名單”制度,并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建立行業信息平臺,促進行業自律。
胡厚國建議,建立規劃單位信用記錄制度,并進行信息公開,對于存在嚴重信用問題的設計單位實行淘汰制。同時,加強省外、國外規劃咨詢單位隊伍管理。實行嚴格的資質審查和備案制度,地方規劃管理部門或委托第三方有相關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進行項目全過程質量監督及后期質量追蹤,實施項目檔案管理。
袁奇峰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強規劃人員的培養和培訓。同時,發揮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作用,建立統一規范的規劃市場信息平臺,提供國內外規劃編制機構的資質查詢服務。還可建立舉報平臺,加大公眾參與力度,清除規劃市場“害群之馬”。
記者了解到,一些發達地區已經開始探索建立規劃信息平臺,讓規劃市場在陽光下運行。廣東省惠州市正在探索建立規劃市場中介超市,通過向全國公平開放、資源共享、信用管理、強化監管等進一步規范規劃市場。
集鎮規劃無序 違法建房占地幾近失控
記者在多個農村地區走訪看到,一些地方的新農村集中居住區,成排的房屋外墻上整齊劃一地刷上了黃色涂料,遠遠望去就像軍隊營房,不僅沒了農村的味道,也不符合農村生產的就近性和便利性,喪失了農村的田野風情,也缺乏建筑美感;還有些地方則直接數棟高樓拔地而起,被強迫洗腳上樓后的農民抱怨,雞鴨豬羊沒地方養了,農田耕作離不開的農活器具沒地方放置了,到農田干活走的路更遠了,生活生產反而沒有以前方便了。
“我國城市化歷經30多年快速發展,當前到了重視縣以下規劃問題時候了。”合肥市廬陽區區長黃衛東說。
合肥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編研所副所長吳亞偉認為,當前的規劃業界和政府職能部門,只要談及規劃,普遍是針對城市,對集鎮農村的規劃理念、實際操作經驗等都比較匱乏,縣以下的集鎮農村層面長期得不到應有重視,要么沒規劃,要么是比較普遍的對城市規劃的生搬硬套。
當前鄉鎮農村地區土地浪費問題突出。安徽省副省長陳樹隆說,從1996到2009年,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了1200萬人,但是農村建設用地不減反增,同時期增加了163萬畝。如此反差鮮明的數字,從一個側面顯示出集鎮農村地區的土地使用效率極低的問題。他在基層調研發現,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平原地區的集鎮和村莊都毫無規劃,在基本農田范圍內隨意建房的情況極為普遍。其中有地方政府規劃缺失的問題,也有農民規劃意識淡薄的問題,也有國家宏觀政策的原因。
農民被迫違法占地
在皖北等地,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在一些集鎮或者村莊的周邊,沿著道路建房、占用耕地的情況比較常見,這種“夾心餅”式的房屋布局不僅浪費土地,而且由于狹長形,電網、水網等基礎設施配套也成本較高。
記者發現,縣以下規劃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集鎮農村建房違法占地普遍,農民“被逼違法”。從事規劃工作13年多的霍山縣國土局副局長余曉春介紹,農村建房違法占地情況基本處于失控狀態。法規落實環節遭遇腸梗阻,比如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但農民向哪個部門申請報批等可具操作性的環節缺乏明確規定,這使得農民即使想申請報批也不知道該去找誰。事實上,即使農民提了申請,地方政府也不會批準,因為政府普遍傾向于把土地指標用于工業項目發展經濟,比如霍山縣一年土地指標150畝,而全縣需要土地兩三千畝,土地資源極為稀缺,政府自己用都不夠,不管法規層面還是落實,都等于是在逼著農民違法占地。
尤其是在霍山縣這樣的山區,農民不能在山上毀林,不能占用河道建房,還要避開地質災害區,全村范圍內能建房的地塊可能只有地勢平坦但數量稀少的農田所在地。同時,如果走報批程序,征地報批費大概是4萬多元一畝,農民在自家田地建房還繳費,自然不會主動報批,就偷偷建房,被發現了就強建。
二是規劃長期缺失與規劃導向特色缺失并存。一些地方連鎮域規劃所需的地形測繪圖都沒有,鎮域規劃更是無從談起。陜西省延安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郝生富說,在全國范圍而言,不能簡單地建立在美麗鄉村層面上。做好鎮域規劃工作的最突出問題,就是關于城鄉規劃的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雖然城鄉規劃法有這個規定,但從來沒有落實保障,沒有辦法顧及鎮域。“現在啟動鎮域規劃已經很遲了,這是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表現。”他說。
還有一些地方一哄而上批量生產搞規劃。安徽省一名縣規劃局局長說,一些地方對鄉鎮規劃予以考核評比,一時間各地小城鎮規劃大批量生產、一哄而上,比數量、拼速度,使得規劃水平較差。大多數鄉鎮規劃,都存在過于重視鎮區和村莊規劃而忽略全域統籌、關注建設用地規模擴大而忽視內涵提升、關注資源開發利用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關注物質空間布局而忽視歷史文化傳承等問題,在建設用地布局上較為粗放,在城鎮風貌上對地域文化的發掘和自然資源的利用不夠。例如,一些地方的縣政府以紅頭文件形式下發,大搞不顧城鎮實際的“行政規劃”。
運動式規劃不可取
小城鎮建設不能貪大求全。郝生富認為,要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人口、環境等因素,每個鎮規模能發展多大,是這些因素共同決定的,比如一個鄉鎮規劃10萬人,必須要考慮周邊各村的總人口、集鎮現有人口、集鎮向周邊的輻射距離和能力等,如果把握考慮不充分容易造成浪費。
小城鎮規劃重點應改善人居環境。郝生富認為,鎮域規劃要能服務好周邊地區需求,必須有學校等基礎設施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共享,比如兩公里左右步行不能超過半小時,要堅持公共基礎服務帶動人口聚集,編制規劃時要注重公共服務的公平分配。
“好的小城鎮規劃怎么編?評判一個規劃的標準,應該呼應當地生活生產方式。”霍山縣住建局局長陳世宏建議,集鎮鄉村規劃要順地形、順民意、倡服務、重環境,就像皖南的西遞宏村,很多年沿襲下來,水系暢通,環境優美,是農村地區規劃的經典范例。
小城鎮規劃編制套用照搬城市規劃問題亟待扭轉。安徽省住建廳村鎮處處長鄒桂武認為,目前我國關于小城鎮規劃編制的技術標準與規范不完善,小城鎮規劃編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套用城市規劃標準,不能體現小城鎮的特點,導致規劃適用性不強。
“建議國家盡快制定相關標準,或是鼓勵省級制定地方標準或技術導則,滿足各地小城鎮發展的階段性和區域性要求,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鄒桂武說。
專家認為,從長遠發展看,農村人口減少,同時為之服務的鄉鎮數量減少將是城鎮化的必然結果。隨著發展,一部分小城鎮將與城市緊密聯系、互動發展,成為有機整體;一部分小城鎮將發展壯大,逐步轉型為小城市;而一部分小城鎮將沉淀在廣大農村地域中,回歸為社區或中心村。建議國家應要求地方政府根據小城鎮不同的發展方向確定相應的規劃編制要求,不能一刀切,搞運動式的規劃編制,重點要加強有可能發展成為小城市的鎮的規劃編制工作。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