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將打造國家"海綿城市" 今年起實施2017年結束
擁有“中國綠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亮麗名片”的南寧市,又錦上添花:3月27日,南寧市進京參加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組織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答辯,在全國22個參與決賽的城市中名列第一。
建設“海綿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建設和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目的是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此次評審,全國共有34個城市申報,其中22個城市進入答辯。南寧市以建設“海綿城市”試點的優秀方案和落實措施以及試點成功經驗可能帶來的示范效應,獲得了評審專家組的認可,答辯得分位居22個城市之首。
“獲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資格,意味著南寧市在未來3年將獲得16.5億元的國家專項補貼資金,將是南寧市有史以來獲得的最大的國家城市建設單項補助。”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余遠輝介紹,為建設試點城市,南寧市安排種類齊全、代表性突出的示范項目494個,涉及“海綿城市”建設總投資95.19億元。這些項目將結合市情,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工程措施,讓南寧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變“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促進城市順暢“吐納呼吸”。
此前,由國家多部委組織的考察組在邕考察“海綿城市”建設時認為,南寧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以及城市節水突出貢獻獎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多年來的“綠城”“水城”建設使得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極大提升,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極佳的生態基礎。
據悉,南寧規劃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自今年開始實施,至2017年結束,將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內河水系等具備改造實施條件的區域和項目開展試點工程建設,建設總面積為60.18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示范區。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南寧市已經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決定》《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制度。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