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城規劃300公頃濕地公園 修復自然濕地
昨日,市綠化市容局公布了上海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結果。本市濕地面積達37.7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為31.91萬公頃。
據報道,上海濕地“家底”一公布,業內有喜有憂。
喜的是,人工濕地面積增加較快,較十年前增加近18倍。和第一次調查相比,新增5.7萬公頃。
憂的是,近海與海岸濕地減少5萬多公頃。減少原因主要是過度利用,灘涂濕地圍墾、長江上游來沙減少以及海岸帶侵蝕等。
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蔡友銘表示,上海“十三五”規劃明確,對自然濕地的保有率要維持在現有30%左右的指標上,而且爭取略有增加。
規劃濕地公園
蔡友銘透露,臨港新城一塊接近2000畝的濕地區域暫時保留,新的候鳥棲息地也正在規劃,其中有300多公頃的濕地公園。“濕地對于上海的過去未來都很重要。”蔡友銘表示,濕地對臺風有消納作用,對城市生態安全非常重要;濕地還可為城市提供淡水資源,為農林業提供資源。
此外,濕地還有旅游、觀光等作用。濕地還是上海市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全市調查到濕地植物80科209屬321種,調查到大型底棲動物144種、脊椎動物307種,其中濕地鳥類182種。
修復自然濕地
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陸月星表示,本市將通自然濕地保有率和濕地保護率兩個指標來保護既有自然濕地。全市將重點保護和恢復一批自然濕地時態系統。“這些濕地修復項目的實施,可讓老百姓親近自然、走進自然、享受自然。”
蔡友銘介紹說,這些項目包括崇明東灘鳥類保護區實施的互花米草治理和鳥類棲息地生態修復工程,嘉定瀏河、松江泖港濕地、淀山湖周邊、浦東外環金海濕地的修復工程,青浦區黃浦江源頭、閔行區浦江鎮兩棲類動物為保護對象的棲息地修復工程等。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