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兩會聚焦:建設美麗中國
編者按:
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護一直都是熱門話題。環境污染,是人民的憂患,關乎民族的未來;文物保護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歷史文化的傳承。然而,無論是環境保護工作,還是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都十分嚴峻。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對建設美麗中國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全國人大代表劉正軍:提高環保資金使用效率
根據國家統計局、住建部、環保部等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每年環保投入達到1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重達到2%。大量環保資金的投入,有效保障了環境保護重點工程的實施,促進了環境質量的改善。但是,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協會副會長、湖南永清環保集團董事長劉正軍看來,環保資金在投入和使用方面也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劉正軍指出,影響環保資金使用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環境保護投入領域分散,不利于集中資金解決重點問題;配套制度不完善,地方落實治理資金困難;地方環保投入很大,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治理效果,資金使用效率不高。
為此,他提供了大量數據:2013年審計署發布的《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顯示,有102個項目單位編造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取資金5.56億元。2014年1月公布的《關于201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顯示,2.7億元節能減排專項資金被違規使用。對2010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查出,少征、擠占、挪用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等專項資金24.89億元。審計署在對9個省市2010年度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專項資金審計中發現,13個單位將污水垃圾處理資金用于出借、股權投資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等支出,涉及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財政資金3308萬元、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貸款10.03億元,占9個省市專項投入的6.14%。
當然,對于如何提高環保資金使用效率,劉正軍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說:“國家相關部門應結合‘十三五’規劃制定,根據我國當前環境問題的特點和財力水平,明確未來一段時期環保的重點工程,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加大中央資金支持力度,集中解決好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問題。同時,要加快完善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為地方實施環保重點工程提供資金支持。要結合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工程實施,研究設立中央環境保護基金,并支持地方設立相關基金,為地方政府推進環境保護重點工程提供長期、低息的資金支持。支持環保龍頭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建設環保項目。引導金融機構對環境保護重點工程提供優惠貸款。除此之外,還要改變資金投入模式,由以往‘過程買單’轉向‘見效付費’,并加大環保監督和執法力度,確保環保設施長期穩定運行。建議政府通過公開招投標購買環境服務,確保競爭公平公正,防止出現腐敗、權力尋租等問題。要結合新環保法實施,盡快出臺配套細則,加強監管,提高檢查處罰力度;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當地領導的問責,以當地環境的改善情況來評價和判斷資金使用是否發揮效益;加大企業和地方政府環保信息公開力度,形成全民監督的輿論氛圍;盡快建立環保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將技術服務能力弱、運營管理水平低、綜合信用差的環境服務公司列入黑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朱建寧:美麗中國背景下的國土風貌整治
從歷史來講,古今中外好的園林作品,都是國土風貌或者國土典型特征的再現。只不過對于國土風貌的再現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關心奇特的一些方面,以中國園林為代表【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