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大區域戰略:三大城市群的明確定位
長期以來,京津冀大城市群中,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發展定位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社會各界的意見很多。
“我們非常期望在這個問題上作出的決策完全符合國家的戰略利益。”在寫給國務院的內參材料上,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如是說。
“首都北京正在成為我國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中心,而且將很有可能較快地成為對全球經濟產生很大影響力的核心城市之一;天津市從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出發,發展的主導方向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航運中心。”
這不僅是陸大道多年從事生產力布局和區域發展領域研究的成果,更是他實際參與國家關于京津唐國土規劃、京津冀大都市圈區域規劃以及組織環渤海地區戰略研究等相關工作的積累,在進一步深入研究京津冀大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凝練而成的結晶。
大城市群:當今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核心區
大城市群,是指以1~2個特大型城市為核心包括周圍若干個城市所組成的內部具有垂直的和橫向的經濟聯系、并具有發達的一體化管理的基礎設施系統給予支撐的經濟區域。大城市群往往是一國或一個大區域進入世界的樞紐、世界進入該區域的門戶,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增長極,也是最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地區。
在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術支撐下,世界經濟的“地點空間”正在被“流的空間”所代替。世界經濟體系的空間結構已經逐步建立在“流”、網絡和節點的邏輯基礎之上。一個重要結果就是塑造了對于世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門戶城市”,即各種“流”的匯集地、連接區域和世界經濟體系的節點即控制中心。這是大城市群發展的主要背景。
大城市群具有規律性的空間結構,即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是國家或大區域的金融商貿中心、交通通信樞紐、人才聚集地和進入國際市場最便捷的通道,即資金流、信息流、物流、技術流的交匯點;土地需求強度較高的制造業和倉儲等行業則擴散和聚集在核心區的周圍,形成龐大的都市經濟區。核心區與周圍地區存在密切的垂直和橫向產業聯系。
在當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時代,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往往是跨國公司區域性(國家、國家集團、大洲)總部的首選地。大城市群在經濟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通過高級生產者服務業和跨國公司總部等載體來實現)、在空間結構上是全球城市網絡重要的節點、在文化上是多元的和具有包容性的、在區域層面是全球化擴散到地方(大區域、國家集團、國家)的“門戶”。
具有上述垂直和橫向產業分工及空間結構的大城市群是當今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核心區域,如以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為核心的大城市群。
在今天的世界上,處于世界性“流”的節點上的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門戶城市”,其對于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意義和地位比相同級別的制造業大城市要重要得多。
我國三大城市群的明確定位是國家重大區域戰略
我國三大都市群,即以北京為核心城市的京津冀、以上海為核心城市的長江三角洲、以香港為核心城市的珠江三角洲等已經具備條件逐步建設成為對東亞、對世界經濟有明顯影響的全球性大城市群。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以香港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香港已經是世界級的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體的核心城市。廣州以其廣闊的腹地和作為經濟實力強大的廣東省省會的優勢具備發展成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之一的條件。從發展基礎和地緣經濟考慮,深圳以進一步發展高端制造業為宜。
三個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即北京、上海和香港,正在成為全球性“流”的交匯地、連接國家和世界經濟體系的節點和控制中心,中國進入世界的樞紐,世界進入中國的門戶。同時也將要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核心之一。
以三大城市群及其所直接影響的經濟區域構建應對全球競爭的國家競爭力,是國家發展規劃和區域性規劃的重要目標。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三大城市群的明確定位及其優化發展應當成為“十三五”及此后一個較長時期內國家的“區域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三大城市群的戰略定位和優化發展完全符合全中國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