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成為人大會議“最熱詞”
3月5日下午,各代表團分別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活動。審議過程中,當有代表談到環境保護時,習近平格外關注,詳細詢問空氣質量情況,并特別強調,空氣質量“不能只靠借東風啊!事在人為。”當天下午,張德江委員長參加浙江代表團審議,第一個發言的省委書記夏寶龍開場即提到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張德江馬上插話,詳細詢問了浙江省的有關情況,反復強調保持山青水秀的價值和意義。
5日上午,在大會開幕前,大批記者來到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希望能夠采訪到列席會議的部長。在部長們入場前,記者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到底是從人民大會堂東門隨北京代表團一起入場,還是從“部長通道”入場,陳吉寧也是記者們最希望采訪到的部長之一。
在此前的大會新聞發言人發布會上,環保問題自然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根據當天有人在現場的調查,如果獲得提問機會,每5個記者中,就至少有一個記者想提與環保法有關的問題。而大會發言人也以比較幽默的方式,表示出了自己對空氣質量的關注,以及全國人大對環保立法和執法的態度。
可以說,絕大多數參加會議的代表中,不管是從事什么職業的,也不管是來自哪個地區的,對環保的關注程度,較以往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究其根源,則在于社會各界對環保工作的關注。
當然,對環保問題關注的代表中,也有一些代表的身份比較特殊。比如,多數地級市的市長都是全國人大代表,他們一方面承載著所在地區民眾期待改善環境的期望,又承載著經濟發展的壓力。許多地方,環保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還沒有實現良性互動。有的市長,有時為了GDP和就業,甚至還不愿意讓環保部門處罰、關停污染企業,這就使其代表身份和市長職責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矛盾。
引人關注的是,大會新聞發言人傅瑩稱,去年全國人大新修改的環保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新的環保法是“有牙齒”的,要對污染零容忍,全國人大將會采取系列措施,推動法律實施。面對公眾對環保的關注,期待代表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一員,能夠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部署,充分發揮環境標準體系對于陜西省經濟產業的引導作用及其對于環境管理的支撐作用,6月4日上午,陜西省環保廳、省質監局聯合召開陜西【詳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解讀《“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2016年11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詳細】
解讀《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部近日聯合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