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世界友人同問中國:霧霾何時止
綜合中新網、新華網三月報道,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外界普遍預料,治霾話題將成為兩會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此前環境問題已經成地方兩會焦點,民眾表示,政府應加強環境治理,來自六大洲的外國人提出,期待中國變成世界環保領導者。
綜合相關調查數據,約半數人認為,目前的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多家媒體的調查顯示,“環境保護”位列最受關注十大話題,其中,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問題最為嚴峻。這與去年官方公布的信息相?合:冬天創下平均霧霾天數52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質差,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
在全球化日漸深入的今天,中國政府在這一每年例行的政治盛事中的任何舉動,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目光,正如在丹麥哥本哈根商務孔子學院工作的喬納斯所說:“我盼望看到李克強總理作報告,因為這能了解中國未來發展方向。”
新華網記者在兩會前采訪了六大洲的外國友人,梳理出他們最關心的話題、關鍵詞,力爭展現一個全球視野下的兩會期待。無論到過中國,還是沒有到過中國的外國人,環保特別是霧霾治理,在他們看來應該是中國兩會迫切要深入討論的重要議題。
喬納斯對中國政府去年兩會上提出的“向污染宣戰”印象深刻。“今年這還是我最關心的話題,霧霾曾影響了一些丹麥學生到中國留學的興趣,還有的丹麥人離開中國,就是因為不想讓孩子呼吸到糟糕的空氣。中國環境問題也是全世界的問題,希望中國承擔更大的角色,變成世界環保領導者。”
環保問題成兩會焦點
在此前紛紛落幕的地方兩會上,環境問題也是各地方兩會的一大焦點。新華社《經濟參考報》2月9日刊發的《環境治理成地方兩會一大焦點各地劍指大氣水土壤》稱,“消除霧霾,重塑藍天”已成為民生改善的當務之急。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大氣污染防治成為熱議話題,也成為各省區市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談到京津冀生態環境、大氣污染治理問題時曾表示,之前媒體報道的治不好霾“提頭來見”,既是一句玩笑話,也是表達治理大氣的信心和決心。
環保治污議題在全國兩會而言也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中新網近日梳理《十大關鍵詞前瞻兩會上的“國計”與“民生”》稱,近年來的兩會輿論場中,如果找一個與中國國土上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這個話題非“環保”莫屬。如何驅散霧霾,留住藍天?這是近年來,民眾對于全國兩會環保議題的最現實關切。
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史上最嚴環保法”發出一個強烈信號:依法治污,鐵腕執法,正在成為中國向污染宣戰的“新常態”。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三代造林人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斗,讓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也獲得世界贊譽。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詳細】
雄安新區規劃已有雛形 土地制度或由批租制改年租制
“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建設,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在2017中國城市百人論壇上透露,雄安新區規劃的原則是水城相融、藍綠互映的生態宜居之城,總體規劃將于一段時間后提交中央審議。【詳細】
2016我國治污“三大戰役”戰績如何?
2016年,我國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的“三大戰役”戰績如何?今年將怎樣繼續發力,換來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詳細】
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 氣候與霧霾問題居半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昨天在京聯合發布“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結果,“《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空氣污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中國出臺多項重磅環保新政、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等事件入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