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5城市規劃出爐 天府新區建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什么樣
去年11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這意味著今后我國城鎮排水防澇系統的建設理念將發生徹底轉變。
排水系統轉變
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逢大雨主要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排水。根據《指南》,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組織排水。
“海綿”怎么建
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雨水通過這些“海綿”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外排。
有條件的還應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比如道路、廣場可以采用透水鋪裝,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應充分“沉下去”。
昨日,成都市規劃局制定的“2015年規劃工作重點”新鮮出爐,在這份方案里,不管你是開車的,還是喜歡踢球的;不管是生活在天府新區,還是居住在城市北門,都能在新規劃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今年將繼續規劃建設一批快速路,方便市民駕車進出中心城區。要推進5人制足球場等體育設施規劃建設,今后約球也許不用排長隊了。此外,今年成都首次提出“海綿城市”并寫入規劃,防止出現城市內澇。
海綿城市:
下大雨吸水干旱時吐水
“天府新區”仍是今年規劃的重點。市規劃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它的規劃。值得注意的是,該局在表述中首次引入“海綿型城市規劃”的概念———今年將指導天府新區做好“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規劃編制,并力爭納入住建部試點城市。
何為“海綿城市規劃”?規劃專家介紹,簡單來說就是將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統的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大雨的時候就吸水,干旱的時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防止出現城市內澇。”
“海綿型城市”有幾個建設要點,首先要配套編制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加強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從建筑物對雨水分級收集利用開始,強化雨水的滯、滲、蓄,加強排水防澇設施、排水通道的建設。
針對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今年還要強化天府新區作為“雙核心”之一的定位,組織好天府新區核心區與周邊區域的軌道和快速路“點對點”交通聯系,推動城市結構由“單核”向“雙核”轉型升級。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