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總規十年大修 京津冀三地規劃一張藍圖
對于快速發展的北京來說,十年已足夠翻天覆地,但與此同時,交通擁堵、人口規模持續攀升、公共服務背負沉重壓力等“大城市病”顯現。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適應新形勢,破解困擾首都發展諸多難題,對2004年編制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改成了當務之急。昨日,記者從多方獲悉,以“瘦身健體”為目標的京城總規修編已取得初步成果,不過因北京規劃已被放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語境下,所以還要等待京津冀城鎮發展規劃綱要(也稱“京津冀總規”)出臺后,再進行進一步調整。
新形勢催生新規劃
“北京城市總規修編是由北京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由市規劃委牽頭,國土、交通、水務等相關部門以及各區縣政府共同參與編制,”昨日,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但十年一修訂并非強制性規定,只是在北京迅速發展時期,十年一般會出現新的形勢以及亟待破解的新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現在執行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是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年限為2004-2020年,此次修改是對這一版本進行調整,但時限還是到2020年。對于此次總規修改,市規劃委也曾提及,將更加關注區域合作概念。更重要的是,總規的實施機制要重新制定,規劃要從擴張型變為約束型規劃,就是要有更多的保障機制來確保規劃實施。以前的規劃以增加土地來進行,現在則要利用存量,調整用地結構。
市規劃委主任黃艷曾提及,北京將在城市規劃和設計管理中增加專業力量,讓責任規劃師和責任建筑師協助管理城市規劃,明確長期跟蹤服務、參謀決策和協助治理的責任,改善目前城市建筑“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同時完善專家評審和公眾參與機制,陽光規劃、接受輿論監督。
修改敲定六大專題
市規劃委總規劃師施衛良向記者透露,突出“瘦身健體”的北京市總體規劃修改部分分為6個專題運作,目前兩個專題已經上報市委市政府,按照初步計劃,今年上半年6個專題均向市委市政府匯報,然后將形成綜合方案再上報,獲得市委市政府通過后,還要經過公示、市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要參與意見等一系列流程后,最終擬在年底前上報國務院。
今年,北京市對總規修改進一步明確,一方面下決心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另一方面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上積極作為,同時還要把城市開發強度降下來,把“攤大餅”式的發展遏制住,把綠色空間長上去。按照要求,“瘦身版”的北京城市總規修改的6個專題涉及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和土地利用策略;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和分區發展策略;劃定生態紅線和增長邊界以及提升城市建設品質等內容。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于修編原因猜測頗多,有業內人士分析,一般而言,就算規劃期限的人口規模和人均GDP指標被突破,也不會直接導致規劃重修,只有建設用地規模被突破,才構成重修總體規劃的理由,因為城市總體規劃的核心任務是引導城市建設布局和調整土地利用,建設用地一旦告罄,規劃便失去意義。
對于上述說法,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也回應:“總規修編是多種原因使然,但就此次而言,首先因為快到2020年這一總規實施年限,再加上很多新趨勢出現,比如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機場開建,當然也有‘大城市病’加劇等因素,必須要對總規進行更新。”
京津冀三地規劃要一張藍圖
事實上,此次修編北京城市總規的一大亮點就是被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語境下。所以,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杜立群向記者透露,由國家發改委正在制定的京津冀城鎮發展規劃綱要,是從戰略層面上對區域協同發展提出的總體要求,對三地功能應該也會進一步明確。所以,北京市總規的修編還在等京津冀整體規劃出臺再進行完善。
“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總規’是國家的頂層設計,會對三地工作具有指導性。如果京津冀規劃不出,北京市總規的修編將很難落實這一國家一號工程。”杜立群說。
“由此可見,北京城市總規必須放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目前,北京與天津河北的規劃部門也經常交流,探討建立一個平臺,未來將三地地方版規劃放到一張藍圖上考量。”杜立群強調。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國務院正式發布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的批復
河北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詳細】
國務院正式批復“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
日前,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務院正式批復《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