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空”立體治理京津冀生態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能只看重經濟合作。一起治理生態問題,是更長遠的謀劃。”今年委員們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上,更側重生態方面的合作。委員們的建議歸納起來,可以總結為“水陸空”立體治理京津冀生態環境。
水:打造“兩河”流域生態涵養圈
“永定河、潮白河流經河北、北京、天津,京津冀山水相連,經濟相依,生態無界。”民盟北京市委在《依水發展,構建京津冀“兩帶一圈”生態經濟協同發展區》的提案中非常詩意地寫下這句話。
很多委員認為,京津冀的“生態癥”,水的隱憂最大,從水量減少到水質惡化,造成京津冀“血脈不通”,而滋生各種“疾病”。
民盟北京市委提出以“兩河”為紐帶,以兩河流域為生態涵養圈,構建京津冀生態經濟協同發展區。
民革北京市委對此也提出具體建議:加強京承合作,保障北京水資源安全。
民革北京市委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彤委員介紹,承德市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前繼續推進生態涵養區綠化、保護及建設,承德地區可新增造林綠化面積500萬畝,水資源涵養能力可提高到每平方公里15萬噸,水資源總量可提高到53.6億立方米,為京津供水穩定保持在31億立方米。
“為保護水源,應構筑‘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張彤委員認為,在治理方面,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水排放和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優先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垃圾處理設施,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產業。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