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最高理想:北京是世界的北京
北京、天津、河北這三個省市,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越來越緊密地綁在了一起??瓷先?,一個世界級的首都經濟圈和創新圈、生態圈計劃,將逐步夢圓。但在現實與未來理想之間,距離仍然遙遠?,F實層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交通、生態環保和產業轉移將率先在2015年破題。
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務院副總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張高麗在會上強調,加快推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抓緊確定2015年重點工作清單。這也意味著,過去在規劃、設計和討論階段的三省市協同發展,已經漸漸落到現實層面。
即便是即將落地的戰略,在諸多層面雖有共識,其理想的視域,仍遠非目前看到的現實。
即在這次三地協同發展推進會召開的一個月前,《財經》雜志主辦的“《財經》年會2015:預測與戰略”上,一場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研究部部長李善同、北京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天津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申小林和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杜立群之間展開的對話,就在這現實與理想的夾縫間,跳躍進行。
理想: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最高理想層面,北京不再是中國的北京,而是代表了中國大國地位崛起和經濟整體能力上升標志的、世界的北京。京津冀成為一體,成為世界的創新之都、生態之都,更成為以北京為核心的城市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研究部部長李善同和北京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都分別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主張。
李善同最認可“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概念。他認為這樣比首都圈更好,因為這一概念特別強調北京的世界級影響力。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超過美國可能在2030年之前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已經成為各種流,比如說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動、物的流動的核心。這個核心既是中國的,也在世界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講,北京、天津、河北,從產業上講有很多互補的地方,而且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都存在。因此,這一概念“把中國今后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說進去了”,更能反映現在中國的國家地位和地方定位。
京津冀協同發展,或者一體化發展,在國家戰略里面到底怎么定位?楊開忠認為:(1)這個區域應該與國家崛起相適應,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首都圈;(2)這個區域應該打造成為我們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集合。具體來說,就是平衡南北方,帶動北方地區發展,平衡南北方的一個集合;(3)把這個區域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區;(4)把這個區域打造成為國家區域治理現代化的首善區。區域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還可以從生態文明方向上有一個定位。
楊開忠強調,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去年提出的概念,也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一個重要概念,要在這一框架下認識京津冀一體化和協同發展。
楊開忠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2月26號在北京考察時候強調,要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創新驅動,把創新驅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這個地區是我們國家創新人才、創新資源、創新能力最強的,特別是在知識的創新能力方面是最強的。所以,這次頂層設計,怎么千方百計地在創新驅動或者創新體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前面講了這個區域的定位,應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區。沒有這樣一個創新的體制機制的大突破,是沒法達到的。”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杜立群則強調了共識和頂層設計的重要。他認為需要在四個方面齊頭并進: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二是三地之間,包括中央在內,要凝聚一個這個地區發展的共識。必須把這個地區共同的利益凝聚起來,形成共同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整體應該形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群,更多參與國際競爭。凝聚此一共識非常重要。三是目前面臨的迫切問題是生態環境問題。在發展過程當中,要以生態優先作為整個地區發展的前提。四是加強整個制度的設計。五是京津冀地區非常廣闊,周圍之間的邊界交叉也比較復雜,應該要突出重點。應該在一些重點的地區和重點的領域進行突破,把政策的集成用好。
李善同認為,京津冀的協同發展不是過去理解的簡單的一體化。一體化是協同發展的內容和目標。而要實現協同發展,就必須得先實現幾個一體化:比如機制和政策協調的一體化,基礎設施的一體化,要素和產品市場的一體化,包括生態環境的一體化。
而楊開忠更強調在達到這一理想目標時的幾個要素。他說,一體化最主要推進五個共同:一是要有共同的區域核心價值?,F在地區差異很大,共識要取得也很難,如果沒有一定的共識和區域共同的核心價值理念,“我們要成為一個圈子的人就難了”。二是要有共同的區域制度。包括區域的社會制度,共同的區域政府執政方式,共同的區域市場制度。三是共同的區域基礎設施。四是共同的區域的公共服務,尤其是基本的公共服務要均等化。
理想固然高遠,但現實層面,實施起來則面臨重重障礙,首先的一個問題,就是城市群之間的不配套。
李善同說,長三角城市群的基礎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和縣的一體化發展,而北京的條件就差得太遠了。上海周圍有19個國家級別的百強縣,但出去北京以后是什么呢,是20個國家貧困區。“這種斷崖式的落差,跟長三角、珠三角都很不一樣。但這并不是北京的原因,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原因。”
除了北京和周邊的經濟差距比較大以外,作為城市群來講,跟長三角也很不一樣。長三角是“無縫連接”。但是從北京往外走,特別是河北,就是一大片農村。所以,各種城市的基礎設施和交通,經濟發展都搭配不如長三角那么好。
楊開忠則坦率地說,“這個地區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一個區三個世界。”一個區是京津冀這個區,北京、天津、河北唐山,人均GDP已經超過了國家或地區的門檻的水平。但北京周邊有19個國家級貧困縣。如果考慮到河北省,省級貧困縣的數量是將近70個。“第三世界”在河北,河北的落后是北京擁堵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北京中心城區三甲以上的醫院,22%的病人來自于河北。“假如河北發達一點,北京是不是就沒有那么大的壓力?所以,讓河北發展得更快是非常重要的。”
李善同說,更具體來說,京津冀發展中要特別重視石家莊作為一個落后省會城市的發展帶頭作用。“石家莊的發展,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對整個省的帶動力是不太夠的。所以,要想把整個京津冀地區搞好,石家莊這個城市需要進一步發展。作為一個城市集群來講,河北省,特別是石家莊,怎么提升它的功能,對河北省的發展非常重要。”他說。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京津冀城市群:互聯互通深度融合
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詳細】
黃群慧:雄安的發展最終要靠內生動力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是雄安新區設立的一個主要考量。這意味著雄安的產業發展路徑,將不同于傳統的自我培育模式。它的產業成長將自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開始,其間不斷孕育內生的動力,并最終由市場和自己的創【詳細】
在雄安新區感受“未來之城”
本月1日,雄安新區迎來兩周歲生日?!董h球時報》記者在雄安探訪時發現,隨著各種無人車、機器人和5G網絡的布局試用,這座備受矚目的新區科技感十足,【詳細】
新媒關注雄安新區兩周年:為千年大計打基礎
新媒稱,4月1日是雄安新區設立兩周年紀念日。與兩年前轟轟烈烈的登場相比,如今的雄安新區似乎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人們不禁要問:雄安新區怎樣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