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規劃如何因地制宜
全省城鎮80%以上是山地,攀枝花接近90%。本月中旬,全國專家云集于此,縱論山地區域如何發展——
從全國來看,除了江蘇、天津、上海、澳門外,其他地區的行政區劃面積中山地均占有相當的比重,其中約有一半的地區山地面積超過其行政區劃面積的70%以上;從全省來看,九成以上的面積是丘陵、山地和高山高原,山地城鎮的數量達1516個,占全省城鎮總數80%以上。
12月11日-12日舉行的第三屆山地城鎮可持續發展專家論壇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沈愛民與四川省住建廳總規劃師邱建分別介紹了中國和四川山地城鎮的情況。其間共有250位專家學者發表了對于山地城鎮化建設、山地防災等話題的看法。山地城市怎么發展,專家們說得最多的就是規劃。
規劃有多難?
機場被迫建在山頂上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成為與會專家報告前熱場的高頻詞。12月11日下午,壓軸報告的攀枝花學院校長黃雙華說,機場之所以要建在山頂上,是因為攀枝花“實在沒地了”。
不僅是人類活動需要土地,動植物繁衍的土地也很匱乏。站在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制高點,目光下沉就是工廠。攀枝花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保護區建于1983年,然而,早在十多年前,工廠已經存在,“這是歷史遺留問題”,黃雙華說,當時規劃的時候沒有保護蘇鐵的概念,“這些今后都要慢慢調整”。
“總體來說,我國整體的大的格局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是吻合的”,中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認為,山地城市開發最大的誤區就是開發強度和環境承載力不協調,以海南為例,樊杰說,“我們做過測算,最多1000萬人口,是海南資源得到利用化的狀態”,但海南仍然計劃增加人口規模,“如果把人像釘子一樣鑲嵌到各個地方之后,不僅人被固化,整個資源也是低效利用”。
面臨什么機遇?
用美景引人才
“首先是信息化”,樊杰說,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部分交流都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地域限制就被打破。為了接近市場,產業多以組團形式出現,在信息化不發達時,研發和市場往往高度集中。“但是”,樊杰話鋒一轉,“新經濟形態可以進入山區進行布點,而且這種經濟形態對資源的負荷非常小”。
據了解,日本許多公司的重要研究所都在山區進行,并在山區風景優美的小鎮布局大學城。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都建起了集中的大學城,有一些就建在山地或緊鄰山地,比如南京仙林大學城就緊挨著靈山山脈。
享受著信息化的便利,山地城市的美景成為稀缺資源。“高科技項目尤其可以考慮布局山地”,東南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王興平說,人才會因科技而聚攏,“西部城市已經有大興科技的先例,比如綿陽建設的科技城,可以給山地城市提供一些發展思路”。
另外,樊杰認為,山地城鎮想要吸引人才,除了景觀資源,山地城鎮還需逐步“社會化”。包括現在基本公共服務要均等化,比如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生活服務設施等逐步完善布局。
如何因地制宜?
以城市規劃入景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強調規劃,討論規劃,因地制宜的規劃被認為是山地城市“后發制人”的路徑。
但是,“攀枝花過去為滿足工業生產所做的一些規劃會不會影響現在的發展?”記者的問題剛剛拋出,王興平就以一句利落的“錯”作為回應。他解釋,攀枝花的規劃是老工業基地建設的一個范例,雖然存在工廠布局離市區過近,生態矛盾突出等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風格的城市規劃本身就是一道風景”。
何不將規劃樣板打造成景觀,發展旅游業?王興平說,考慮到攀枝花正在建設的康養產業,打造老工業基地景觀,讓前來康養的老年人重溫紅色時代的烙印,城市規劃本身就變成了一種資源。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院長王國輝說,山地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有占領先機的可能。相比沿海的平原城市,山地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空間更大,在新城建設和擴張的過程中,“考慮及時安裝一些傳感器,成本會比成熟地區低”。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