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二十一屆會議于1997年12月3日通過決議,將山西省的平遙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有關專家考察論證后認為,平遙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中國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杰出的范例,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中部的晉中地區,距太原市90公里,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至今有2800年歷史。自公元前221年我國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平遙古城原為夯土城垣,規模較小。明洪武三年,開始擴建成現在的規模,600多年來,城市面積和規劃格局基本未變。古城墻保存完整,城內文廟大成殿、清虛觀、財神廟、市樓、縣衙署、吉祥寺等古建筑排列有序,有3997處民居,其中400多處有較高的保存價值。城區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構成的街巷格局,充分體現了古代“禮制”等級。在主要街道兩旁,基本保存了17至19世紀建造的商業店鋪。整個古城完整地體現了18至19世紀的歷史原貌。
平遙古城包括的古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跡,數量和品位均屬罕見,其中包括建于北漢天會七年,列為我國第三位最珍貴的古木構建筑的鎮國寺;重建于金大定三年,全國現存很少的文廟大成殿,以及聞名于世的雙林寺等等。平遙也是馳名中國的“晉商”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道光四年,一種新的借款方式———票號匯兌誕生在平遙城的日升昌票號,在中國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玉門關遺址進入“保護利用”新階段
自玉門關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官方籌資實施了玉門關游客中心改造工程,土建工程、內部裝修、玉門關游客中心綠化、沉浸式影院建設、語音導覽系統、遺址博物館陳列布展、消防、安防等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詳細】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啟動整體修復
7月20日,記者從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繼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歷時八年多修復完畢后,位于千手觀音造像旁的大足石刻最大一尊造像——全長31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臥佛,將于明年初啟動整體修復,預計整個修復工作將耗時5年完成。 【詳細】
日本熊野古道等22個地點將被追加為世界文化遺產
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12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匯總了決議案,將追加熊野古道的多處景點為世界遺產。據悉,該決議案將在7月10日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正式討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