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以后叫我“超大城市”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了調整,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新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有四點重要調整:一是城市類型由四類變為五類,增設了超大城市。二是將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別劃分為兩檔,細分小城市主要為滿足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細分大城市主要是實施人口分類管理的需要。三是人口規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萬提高到50萬(不包括本數,下同),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別由20萬、50萬提高到50萬、100萬,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別由50萬、100萬提高到100萬、500萬,特大城市下限由100萬提高到500萬。四是將統計口徑界定為城區常住人口。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新標準更加清晰,更能適應當前城鎮化實際要求。與一些政策的對應性更強,以戶籍管理制度為例,以此為標準,什么城市需要限制人口,什么城市需要適度放開,都一目了然。”
多數城市“降級” 東莞佛山汕頭穩居“特大城市”
新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意味著,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將面臨“降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指出,2010年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有140個,按舊標準都是特大城市,但按新標準,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僅剩十余個。根據2013年統計數據,廣東的東莞、佛山、汕頭3市分別以831萬、720萬和532萬的市區常住人口穩居特大城市之列。
超大城市內地有7個
根據統計數據,除了香港、澳門和臺灣外,我國內地市轄區(不包括所轄縣和縣級市等)人口數量超千萬的城市共有7個。(注:廣州、武漢數據來源為2013年統計公報,其余數據來自2012年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
上海:2231萬
北京:1882萬
重慶:1569萬
廣州:1292萬
天津:1109萬
深圳:1035萬
武漢:1022萬
新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
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
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
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
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
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
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
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成都建設1.7萬公里天府綠道
特大城市變身森林公園:成都建設1.7萬公里天府綠道,探索“現代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詳細】
東北唯一特大城市總體規劃獲批
7月14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關于沈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國函〔2017〕92號),批復提出原則同意《沈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詳細】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正式印發,《規劃綱要》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思路,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耙惠S”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詳細】
國務院批復定調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8月2日,國務院發布給江蘇省政府的有關批復,原則同意《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批復明確,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