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需要通信、信息化與建筑協同設計
智慧社區:
信息化與小區建設協同
城鎮化的最小行政單元是社區,社區的組成單元是小區。建筑業務設計方面應結合我國城鎮化特點在開展小區建筑設計時,開展智慧社區、智能小區與小區建筑規劃設計一體化解決方案。這樣可以為政府保障房建設、開發商商品房設計提升建筑品質,使城鎮化更加體現以人為本。
目前,國家對社會服務基礎設施資源逐漸下移到社區基層,智慧社區設施將是我國今后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圍繞智慧社區改善基層人居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也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舉措。
光纖到戶:
通信與小區建設協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寬帶中國建設”、“加快普及光纖入戶”的要求,推進光纖到戶建設,工信部通信發展司組織編制發布了《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和《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兩項國家標準,并于2013年4月1日起實施。
其規范的強制規范包括: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的設計,必須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用戶可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在公用電信網絡已實現光纖傳輸的縣級及以上城區,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設施應采用光纖到戶方式建設。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線管網、電信間、設備間等通信設施,必須與住宅區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設。
智能建筑:
信息化與綠色建筑協同
綠色智能建筑設計理念強調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咨詢、綠色建筑的智能化實現措施一體的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理念,確保“四節一環保”理念融入從項目前期策劃到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合理控制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并大幅提高綠色建筑品質。智能建筑是綠色建筑的實現手段,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相輔相成。
BIM:建筑與信息化協同
綠色建筑、信息化、工業化是建筑業未來趨勢,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BIM是未來建筑項目管理信息化的趨勢。
近年來,綠色建筑行業發展迅速。行業積極響應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倡導,比如江蘇郵電設計大廈在設計中秉承綠色節能環保的全生命周期理念,完成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各項指標,達到二星級設計標識的標準。其中,建筑節能率為72.18%,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分別為8.8%(太陽能熱水)和2.1%(太陽能光伏),非傳統水源利用率為40.3%,可再循環建筑材料用量比為5.43%。
天線美化:通信與建筑協同
現代城市居民環保意識增強,但是通信基礎設施又是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我國通信4G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較大瓶頸是選址難問題,選址難一方面是城市環境要求通信基站的天饋線設施必須不能影響城市美觀。另一方面,居民對天饋線安裝選址的抵制擔心電磁干擾影響健康。實際上,根據國家《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的要求,在我國建設通信基站,必須符合基站電場強度小于12伏/米或功率密度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單個基站的要求執行電場強度為5.4伏/米,功率密度為8微瓦/平方厘米。這比國際非電離組織推薦的標準嚴格11.25~26.25倍。為了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滿足人們對健康的預期要求,通信基站天線必須與建筑協同設計,于是就產生了城市美化天線產業,美化天線的設計必須符合建筑風格、周圍場景的要求,并且能有一定使用功能,讓建筑構筑物、美化天線的大樹、路燈天線、美化天線的警示牌等通信設施與環境充分融合。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