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擬2020年前建"通風廊道"緩解霧霾
記者從市規劃部門獲悉,在新版的沈陽城市總體規劃中,沈陽規劃了“三環、三帶、四楔、南北綠廊”,以形成“通風廊道”,利于緩解霧霾影響。
“穿堂風”吹散霧霾
據介紹,霧霾形成的一個重要氣候因素就是靜穩天氣。沈陽夏季空氣對流強,污染物就容易擴散,到冬天,控制沈陽的常常是靜穩天氣,空氣流動慢,而這也是沈陽秋冬季霧霾較重的主要原因。
城建專家潘云鵬調查發現,上世紀,沈陽春季隔三岔五就會發大風預警,可2000年后明顯減少,到最近兩年幾乎是成倍縮減。潘云鵬認為,除自然原因外,城市的發展也是大風減少的一部分原因,樓群越來越密,風力在來的路上已遭到不停削減。解決城建對風力的削減,沈陽規劃部門很早就提出構建通風廊道的想法。
“根據城市地理特點、風向,以及工業分布,預留出通風通道,這樣就可以把風引進城市,讓城市的空氣不再凝固,動起來。”最新的沈陽城市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在2020年前建設“三環、三帶、四楔、南北綠廊”的概念。這里的“綠廊”便是城市通風廊道。“就像老房子的穿堂風。”一位專家如是比喻。
關鍵仍在于綠化
潘云鵬認為,“打開城市通風口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要把著眼點放在城市綠化上。”近年來沈陽正在大面積對城市補綠。市建委相關人士說,“通過大面積植綠補綠,可以有效地使中心城區空氣流動更活躍。按照計劃,至2020年,沈陽中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綠地率達到4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
“現在沈陽中心城區建筑物已經相當密集,把風道空出來很困難。”潘云鵬認為,除了產業結構升級采用清潔能源等,要多種樹,盡可能保留濕地和公園,增加新建設、開發地區的綠化率,讓溫差帶動空氣流通,減緩霧霾。
新聞伴讀
“三環”:指環城水系、三環高速和四環快速路防護綠帶;“三帶”:指貫穿城市的渾河、蒲河及沈撫運河三條濱水生態帶;“四楔”:指從東北、西北、西南及東南四個方向由外延伸到城市內部的生態綠楔。綠楔內突出生態環境的保護,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對現有建設用地進行整理和組團式、低密度的開發建設;“綠廊”:指依托河流、鐵路、道路綠化帶等開敞空間形成多個南北向通風廊道。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將建立首條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
為提升建成區整體空氣流通性,北京將構建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未來形成通風廊道網絡系統。【詳細】
沈陽:踐行“人水和諧”推進城市節水
沈陽市位于遼寧省中部,總面積逾1.3萬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約822.8萬人。沈陽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41立方米,不足遼寧省人均占有量的1/2,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詳細】
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 氣候與霧霾問題居半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昨天在京聯合發布“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評選結果,“《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空氣污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中國出臺多項重磅環保新政、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等事件入選。【詳細】
沈陽“一河兩岸”建設三條綠化帶
在近水林帶補植上,將主要選擇垂柳和旱柳。沈陽市將嚴格按苗木規格選購圃地苗,要求苗木枝干健壯,形體優美,全冠栽植;苗木移植時盡量減少截枝量,嚴禁出現沒枝的單干苗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