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智慧城市建設向新加坡取經
凡是去過新加坡的人都會被它幾乎無所不在的WIFI所折服,而遍地WiFi的背后則是新加坡政府對于智慧城市的謀劃,新加坡在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方面一直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為了加強江蘇省與新加坡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合作交流,深化拓展合作領域和合作空間,加快推進智慧江蘇建設,昨天(28日)下午,新加坡—江蘇智慧城市交流與合作圓桌會議在常州舉行。
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領導、IDA國際公司以及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有關企業代表,江蘇省和我市有關方面負責人,以及蘇州市經信委,無錫市信息化和無線電管理局,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與會雙方就智慧化體系框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智慧、智能產業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三個議題進行了研討。
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
據莊慶維司長介紹,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公布了“智慧城市2015”計劃,其目標包括:到2015年,通訊行業價值實現翻一番,達到260億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5元人民幣);該行業出口收入增長3倍至600億新加坡元;增加8萬個工作崗位;使九成家庭使用寬帶,學齡兒童家庭電腦擁有率達到100%等。如今,近10年過去,這些目標全部提前實現,部分還是超額完成的。
在以往10年規劃的基礎上,新加坡面向未來提出“智慧國2025”計劃。如果不出意外,這將是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個智慧國。智慧國理念的核心可以用三個C來概括:連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智慧國平臺的第一個階段以“連接”和“收集”為核心,計劃于2015年完成。計劃先在該國的裕華區打造“智慧鎮”,計劃包括銜接公共無線網絡(WiFi)和居民自家的無線網絡,以及在屋內和戶外安裝能源、醫療等用途的感應器。負責這項計劃的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計劃把裕華區打造為新加坡首個推行“智慧國平臺”的市鎮,供其他成熟住宅區借鑒。
結合家用與公共無線網絡對公眾有不少好處。例如,一名需要時刻接受醫生觀察的病人只需把醫療感應器戴在身上,不論在家里或外出,健康狀況數據都可通過家用和公共無線網絡不間斷地傳到醫院。此外,人們也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電腦使用無線網絡上網,無需擔心因為外出而暫停傳輸數據。
常州:“兩化融合”走在全省前列 全國智慧城市試點
進入新世紀以來,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設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智慧城市”的戰略部署,制定并發布了《常州智慧城市發展規劃》,依托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信息數據庫等四大基礎數據庫,以及云計算平臺、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平臺、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平臺、信息安全平臺等四大基礎平臺,大力發展智能電網裝備、智能軌道交通裝備、智能農業裝備、智能工程機械、智能基礎裝備和智能機器人等六大智能產業,實施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社區、智慧安民、智慧醫護、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企業等八大應用工程,努力實現社會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裝備制造智能化、智能技術產業化。
按照這一總體規劃,常州大力推進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信息化發展,集約建設基礎設施,深入推廣應用技術,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全市信息化建設進入了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的新階段。常州市區范圍內的基礎通信管線實現了集約化建設,被稱為管道建設三統一的“常州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國得到推廣;城鄉社區信息化被江蘇省經信委、江蘇省民政廳列為全省唯一的試點城市,信息化和工業化的“兩化融合”也走在全省前列,示范試點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正逐步邁向創新持續化和運營智慧化。常州還相繼被工信部、住建部列為全國智慧城市試點。
前不久,江蘇省政府近期出臺的《關于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及《智慧江蘇建設行動方案(2014年-2016年)》給出了智慧江蘇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常州智慧城市建設將切實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扎實推進。
副市長王成斌表示:此次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貿易及工業部、國際企業發展局和其他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來常交流洽談,將為我們帶來先進的理念和成功的經驗。常州期待與新加坡的機構和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多層次、全方位開展交流與合作,更好的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江蘇揚州古運河畔“長”出生態公園
4月15日,位于江蘇揚州南部城區的古運河畔,占地3300多畝,總投資57.48億元的三灣風景區,鮮花怒放、綠樹成蔭,春意盎然。經過兩年多的規劃改造,昔日雜亂不堪的城中村和灘涂地,變成了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運河文化等功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