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專家指津“成都城市群”未來發展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通過成都城市群和天府新區的發展,能夠實現更好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最后能夠使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設成為一個生態環境良好、城鎮分工有序、并且區域合作高效、在西部地區具有領先意義、同時避免東部地區城市群已經出現的過于密集、環境惡化等等一系列問題,我認為這個是未來發展的方向。”2日下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長劉繼華在成都舉行的2014中國(成都)城市群發展高端對話上為成都城市群的發展指明路徑。
當天,由成都傳媒集團主辦,成都商報、亞洲教育論壇承辦的2014中國(成都)城市群發展高端對話在成都舉行。博鰲亞洲論壇高級執行總監姚望擔任主持人,高培勇、任興洲、王軍等知名專家學者與會,圍繞“成都城市群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與德陽、資陽、眉山以及成都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等政府官員就“城市功能區發展”等話題展開暢談,為成都城市群的發展指點迷津。
據介紹,“成都城市群”包括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8座城市,國土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3586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5911億元。今年6月,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渝經濟區成都城市群發展規劃(2014-2020年)》,這意味著在西部大開發國家戰略背景下,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要契機,四川省大力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指引下,成都城市群發展戰略正式啟航。成都城市群規劃在發展定位上突出了成都城市群在成渝經濟區發揮的引領作用,并明確要建設國家先進的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國家自主創新試驗區、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西部內陸發展高地。
劉繼華在主題演講中直言,成都城市群面臨著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分工形態等方面的重要挑戰。他提出,未來成都城市群應構建一個良好的區域生態旅游格局、制定負面清單,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構建成都和周圍城市一體的大都市圈來實現成都功能的有序分工。
隨后,與會專家學者和成都城市群相關城市的政府官員,就“城市功能區發展”、“創意與城市更新”、“產城一體建設天府新區”三個話題展開探討,并針對成都城市群發展現狀提出了建議和發展點評。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指出,應以現代城市治理理念來推進城市功能區建設。從城市功能區的分布上,成都應該更多著眼于服務業,或者現代服務業產業進行優先發展。同時,在經濟新常態的條件下,特別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副研究員王軍則從加強國際合作方面,對成都城市群的發展指明了路徑。首先是品牌的國際化,第二是規劃的國際化,第三是產業的國際化,第四是金融的國際化,要充分研究、吸收、借鑒國內外一些大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未來要注意城市群內部各個區縣市的協調和合作,要致力于尋求整個城市群的共贏。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城市規劃與發展的三個時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城市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三個時代,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時代中看到城市的規劃和發展的變遷:【詳細】
在我國開展綠色城市工作的構想
為應對氣候變化,長期以來我國已經做了大量工作,為全球節能減排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促進城市的綠色發展仍然有許多工作可以繼續深入。在諸多措施中,開展綠色城市工作,進行【詳細】
新型智慧城市創新發展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在國家推進城鎮化的背景之下實施的,在2014年時國家出臺了關于新型城鎮化的規劃綱要,也首次把推進智慧城市寫到國家的重大方針里。所以在2014年的時候,我們的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國家的發展戰略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