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即將開幕
——大會主題是“創新·融合·服務”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的科技工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規劃的設置有效推動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和普及。美國市場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日前發布最新報告稱,2014-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投資累計達到17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678億元)。
報告中指出,快速的城鎮化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發展,是推動智能電網市場、先進的水監控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和能效建筑需求增長的主要原因。而這些正是構成智慧城市的主要元素。
“全球智慧城市試點為全世界證明創新技術給城市帶來的好處,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試點的工作也是基于此現實。”第九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組織會主席、住房城鄉建設部總規劃師唐凱告訴記者,將于11月3日~4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第九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會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的“創新·融合·服務”,促進新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據了解,智慧城市高峰論壇/市長高峰論壇,將邀請九三學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家遙感中心、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相關領導及國內智慧城市熱點城市市長、業內知名專家,就我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和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經驗展開研討,總結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就,展望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交流節約型、低碳型智慧城市發展新模式。
大數據與智慧城市建設
“大數據經濟價值堪比石油。”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對大數據經濟價值的比喻。據統計,移動數據應用增加100%,人均GDP增速將提升0.5個百分點。同時,信息技術作為通用技術,滲透率高和外部性強,輻射效應明顯。根據麥肯錫2011年對G8和中國等13個國家的調研,互聯網給中小企業帶來了平均10%的利潤增長。數據開放與挖掘將釋放全球經濟增長動力。
今年被看作是大數據分析應用的落地年,國內金融、環保、交通等行業的數據分析應用逐漸開始,預計未來幾年全球的大數據分析與服務市場將保持30%的年增速。IDC的報告估計,全球新產生信息總量每兩年就可以翻番,到2020年,33%的數據將包含有價值的信息。目前,百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針對自身的平臺用戶提供數據分析業務。大數據引領著未來技術變革,給企業甚至國家帶來無窮的潛力和機遇,也讓我們享受著基于移動通信技術和數據服務帶來的快捷、高效。
智慧城市的基礎在于物聯網技術,在于對海量信息進行智慧的處理,其核心是引入了大數據處理技術。2013年2月5日,國務院出臺了《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政策層面正式把大數據納入到物聯網產業領域。2014年,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已經不僅在互聯網、運營商領域,更在眾多傳統行業企業中落地實踐。“大數據驅動下的智慧城市,關乎每個人的生活,第九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設立了‘大數據與智慧城市建設’論壇。”大數據與智慧城市論壇主席、國家信心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寧家駿表示,論壇邀請了國家信息中心專家、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中科院電子所信息技術創新工程中心、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大唐電信、北京博陽世通、北京阿爾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Esri中國、北京世紀安圖、北京超圖軟件等企業的實踐者把脈云計算及大數據發展趨勢。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莫斯科智慧城市計劃統籌各領域400多個項目
莫斯科信息技術局局長阿爾喬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