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建言環境優先和規劃生態紅線
18日至19日在武漢舉行的第四屆“中達環境法論壇”上,兩岸環境領域專家學者聚焦于大陸擬于明年實施的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在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熱點話題。與會專家建言,應明確規定環境優先原則和劃定生態紅線,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專家認為,《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中,應明確規定環境優先原則,也就是說在經濟不發展和空氣質量保護發生矛盾與不可調和時,應該把空氣質量放在首位;再就是空氣質量不能惡化的原則,任何地區的空氣質量,不得劣于本法生效前的空氣質量。應當真正地建立政府對空氣質量負責的機制,把空氣質量成為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對空氣質量沒有達標的一票否決,對弄虛作假的要嚴厲追責。
專家建議,建立以空氣質量管控為重點的管理制度。現在總量控制是消減污染物,必須以空氣質量容量是多少確定排放量,要進一步細化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的規定,信息公開應當建立數據庫,讓公眾隨時可查。另外,需要根據空氣污染損害的特點規定民事救濟制度。
專家表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維護生態安全、保障公眾正當生態需求的底線。生態紅線的劃定能夠恢復和增強生態系的免疫力、抵抗力,能夠促進各類資源的集約利用,引導人口分布、經濟分布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對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支持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第四屆“中達環境法論壇”由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承辦。自2011年起,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成立“中達環境法學者計劃”,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臺灣大學、臺北大學等兩岸10所重點大學合作,為兩岸環境法治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安徽劃定生態紅線 面積占全省15.15%
記者從安徽省環保廳了解到,經安徽省委、省政府研究通過,并報國務院同意,安徽正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21233.32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5.15%。【詳細】
2014青島世園會——濟南園環境景觀設計方案
充滿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觀【詳細】
西藏受保護濕地面積超430萬公頃
西藏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二,濕地類型豐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濕地分布區。根據西藏濕地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果,西藏現有8公頃以上的各類濕地總面積為652.90萬公頃。【詳細】
天津研究制定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
昨天,天津市先后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制定《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