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安居:古城旅游新名片
國慶長假,新近躋身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銅梁安居古城,以其沉淀千年的歷史遺跡、延續千載的文化遺存,向世人展示出“中國第四大古城”的別樣魅力。
品味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體驗縣令出巡、武士換崗等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安居古城在國慶黃金周共接待游客40.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566萬元。
數據上的再創新高,佐證了安居旅游持續發酵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個“讓您記住鄉愁的地方”,正在成為重慶乃至全國古鎮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望山見水讓人“記得住鄉愁”
近日,市旅游局發布公告稱,銅梁安居古城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自今年春節古城試開街,到4a級景區的成功“花落”,安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上演了一出華麗蝶變的傳奇。
作為銅梁的首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安居的聲名漸遠,正是得益于銅梁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勢發力。
依托“城市發展新區”建設和撤縣設區帶來的重大利好,銅梁繪就了“宜居宜業宜商宜游四位一體城市發展新區”的全新藍圖,這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打造文化旅游城市。而安居古城則被視為銅梁建設文化旅游城市的突破口和“一號工程”。
早在4月12日,彼時的銅梁縣委常委會就曾“移師”安居鎮召開,專題討論研究安居古城的保護與開發。當時還是縣委書記的陳勇在會上指出,要狠抓安居古城的規劃控制、體制機制改革、景區建設管理和旅游營銷,舉全縣之力加快推進安居古城建設,讓安居古城成為一個能讓游客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2013年底曾出現于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公報之中的詩意語言,言語背后的生態寫意曾引來國人對宜居生活的一片期待與贊嘆。
一脈而承,安居提出的讓游客“記得住鄉愁”,其背后的“生態”要義同樣可見一斑。
事實上,就在近幾個月以來,一場以生態環境為主題的綜合治理已經讓安居更添了“望山見水”的生態意味。結合“渝西地區重要生態屏障”的打造,銅梁對城區及安居古城的322戶工業企業和工業個體戶列出了治理清單和時間表,要求于今年底前,完成對這些企業的關停、搬遷和規范,以進一步美化市容市貌,減少環境污染,提升城市品質。
據介紹,隨著古城保護區內12家工業企業的陸續搬遷或關停,安居古城景區核心區3平方公里內將再無工業痕跡。而今的安居,蘆葦、草場廣袤,水中野鴨嬉戲,空中白鷺成行。還有那些賞不完的文化符號、繞不盡的青磚石瓦,將在這青山綠水間更純粹地呈現安居的生態、原始之美,讓游客在歷史記憶與現實生活的延續中,靜靜探尋與體會……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如何防止中國歷史文化古街的千街一面?
要解決歷史文化街區在開發中千街一面的問題,首先要從理念和認識的高度真正將歷史街區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再開發,只有這樣才能自發的去挖掘其多方面的價值,并將之作為推動老城復興的重要手段加以傳承和發揚【詳細】
官員被免職建園林 400年后成了文化遺產
園林是蘇州的名片,多研究一下園林的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古代園林都是官員被貶官后回家建起來的,蘇州自古就是一座適合生活的城市。【詳細】
自然和文化遺產當共同保護
地理環境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同自然條件的影響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文明。當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化或消失,文明就會隨之塵封。可以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歷史。【詳細】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建設探討
省級文化遺產主題公園是指以重要文化遺產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遴選,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突出公益性,開放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