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一個荷蘭規劃設計師的中國情懷
當我們談到荷蘭經驗對中國的啟示,弗蘭克顯得非常的謙虛和謹慎。他說,荷蘭和中國比起來小很多,總共才1700萬人口,整個國家連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城市都沒有。中國有多個大型城市,尤其近些年城鎮化建設在全國展開,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而荷蘭的城市化程度雖然很高,但是具體則以小鎮形式建設為主,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很小,每一個人只要15分鐘就可以真正離開城市去接觸大自然,荷蘭小鎮人口密度小,人們始終認為人要接近大自然,不論是景觀設計還是城市規劃都會遵循這個特點。弗蘭克驕傲地說,荷蘭人是最快樂的人。如果非要讓自己為中國的發展提點意見,弗蘭克笑著說:那我希望中國不要搞大城市,把更多的精力去建設小鎮,讓人們去親近自然并得到快樂。
荷蘭人多地少、高度城市化以及海河威脅時刻存在,這些獨特的歷史背景推動了景觀在荷蘭的綜合性發展,它們在實用性與構思精巧方面獨樹一幟,而不去追求豪華高檔。弗蘭克說,荷蘭相對于中國是比較小的,對于荷蘭來講最大的問題來源于自然,主要是水,荷蘭人發現了這個問題,并且解決了問題;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這里有海洋、山脈、沙漠、平原,這里還有雪、雨、臺風;所以說在荷蘭只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而在中國有這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單從水處理方面來講,荷蘭擁有很多的經驗值得中國去借鑒,但是其他的問題則無法參考。這便需要中國人民,中國的設計師們去思考、實踐,進而得到最適合自己的辦法。
最后,弗蘭克向我們介紹了荷蘭知名景觀設計學府瓦格寧根大學阿特拉斯教學樓設計。這個設計來源于現代設計的理念,100年前歐洲人認為結構,簡單的柱子、橫梁就是裝修。基于這種思路所做的教學樓設計,便是把內在的結構放在了表面,讓人們更關注房子的內涵,而這種設計在景觀化的同時,結構性也更強。這是一個通透的設計,像一棵樹一樣,我們在外面能看到樹干(結構),能看到里面有什么,就像樹葉附著在樹干上,它是透明的。高效利用并合理安排空間也是該建筑設計的設計概念之一,它整合了瓦格寧根大學研究空間和荷蘭皇家乳制品公司空間,在創建交流共享空間的同時提供了相對私密的場所。
結束了對弗蘭克先生的拜訪,我們把這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可敬的戰士的思想發布出來,讓人們把他當做一面鏡子,更加清晰的看到我們在做什么,我們的精神在哪里。而這個荷蘭規劃設計師身上所體現出的精神,或許正是我們中國建筑(景觀)設計師們所缺少的東西吧!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