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西湖濕地公園建設:城市與自然生態完美融合
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綠是一座城市的底色,二者缺一不可。濕地公園,是利用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適宜作為公園的天然濕地類型,通過合理的保護利用,形成保護、科普、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園。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城市濕地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開展科學研究、科普教育,以及市民休閑游樂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正在建設的西湖濕地公園是安徽省銅陵市第一個城市濕地公園,它不僅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態濕地的面貌,還因地制宜地設置了適宜市民休閑的游樂區,將成為銅陵的“城市之肺”。西湖濕地公園的設計理念和構想是什么?為什么從原先單純的退田還湖改為建設濕地公園?項目目前進展情況如何?本組報道為您進行解讀。
從西湖退田還湖到西湖濕地公園項目的建設方案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建投公司作為承擔工程建設具體事務的單位,一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在最大程度保護西湖濕地原有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加市民體驗式休閑的可進入性,用最少的建設資金呈現最完美的濕地公園效果。
西湖濕地公園調整后規劃總面積4.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1.61平方公里,濕地景區面積1.81平方公里,陸地景區面積1.33平方公里。主要由1.1平方公里的濕地體驗區、80.56公頃的生態恢復區、49.9公頃的健康半島景區、34.26公頃的湖光春色景區和已經建設的氣象公園景區(22.58公頃)、青銅帝國景區(16.8公頃)6個部分組成。與原先挖掘形成6000畝湖面的方案相比,現在的西湖濕地公園設計不僅保留了寶貴的土地資源,還節省了大量工程建設資金,在充分利用西湖資源優勢的同時,不僅保護了區域內動植物生存的原生態環境,還構成了自己的景觀特色。
在優化西湖濕地公園建設方案過程中,銅陵市幾大班子領導專門聽取匯報,指導公園建設;市建投公司多次組織相關人員赴浙江、江蘇等地考察濕地公園建設情況,學習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建設經驗,邀請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國家濕地科技委員會成員陳克林一行來銅考察,并就濕地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進行指導。經過多輪修改完善,確定了西湖濕地公園建設方案。
9月2日上午,當記者來到市建投公司駐西湖濕地公園建設處的辦公點時,全程參與西湖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方案的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園林景觀所所長吳韓一邊向記者展示規劃總圖,一邊介紹規劃方案的總體內容。據了解,整個西湖濕地公園的中心是湖體,越是往東北方向,濕地范圍越廣。
吳韓告訴記者,最新版的規劃方案中,位于南岸的健康半島、湖光春色兩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聚集人氣,因為這里建有市體育中心,人流量較大,規劃建設內容包括各類為老人、青年和兒童提供的獨立分區游樂場、沙灘以及游艇碼頭等,供居民休閑活動使用;東部岸邊則以銅博物館等現代建筑作為城市面貌的精品展示;西北部則以生態恢復區為主,保留原有的動植物生態環境,建立“百鳥樂園”,對白鷺、江鷗等鳥類的棲息環境進行保護,并通過濕地體驗區的建設來展示蘆葦、香蒲、藕塘和茭白等多種濕地資源,從而與其他城市濕地公園區別開來,形成自己的特色。
據了解,在完善規劃方案之前,設計人員深入現場對西湖周邊現有生態資源進行了調查,已明確這片區域常年棲息鳥類6種,其中以白鷺和江鷗為特色物種,濕地區域有蘆葦、香蒲、茭白和蓮藕等植物,自然生態條件良好。吳韓表示,按照現行方案建成后,濕地公園布局不僅增加了景觀層次,使濕地特色更加鮮明,而且將改變原先湖面過大的格局,豐富市民的活動內容,改善濕地周邊的環境狀況。
編輯:wbqing
相關閱讀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