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世界城市史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隆重召開
四
近年來城市環境漸成城市史討論的熱點問題,本屆論壇有關大城市河流問題也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史所張麗研究員主要探討河流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考察塞納河對于巴黎城市功能的轉變作用,她認為在19世紀之前的塞納河是巴黎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社會生活的中心,主要表現在塞納河是巴黎的飲用水,有一系列的與河流相關的職業,有大量的工業和服務行業,塞納河沿岸有大量的商鋪,也是巴黎市中心和巴黎大學所在地。但到19世紀中期以后,塞納河的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僅僅成為了單一的交通要道。促進河流轉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工業革命的沖擊使塞納河的轉變勢在必行。另外,政府對城市和河流的規劃和改造、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也是促進這一轉變的重要原因。
天津社會科學院任云蘭教授則對流經天津市區的最重要的河流——海河的裁彎取直進行了研究,探討海河在裁彎取直后對近代天津城市環境的重塑,其中主要表現在海河附近地區景觀發生的變化;河岸邊植被的種植,環境的美化;原有的洼淀濕地經填墊后變成了各國建筑區;促進了天津對外貿易和城市經濟的發展。
杭州師范大學郭巧華副教授以紐約弗萊士河為例,講述了美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弗萊士垃圾填埋廠在2001年蛻變成了集生活和娛樂于一體的城市公園。她通過分析弗萊士的生態歷史以及影響弗萊士生態發展的各種因素,由此得出城市對垃圾填埋廠、城市廢棄地及棕色地帶進行改造的經驗和啟示。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的陶俊探討建國以后杭州在城市環境建設方面的重大工程,認為杭州在城市環境建設上注重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結合,初步走出了一條環境與經濟雙贏的道路。
在近代城市發展過程中,住房問題常常和慈善事業發生糾葛。杭州師范大學周真真博士探討了慈善視野下的英國模范住宅公司,認為住宅公司在19世紀的英國社會中具有重要影響,在緩解住房危機、改善工人的居住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作為一種慈善性質的合股公司,模范住宅公司在其主導者、管理方法、與政府關系等方面都具有獨特性,其發展體現了英國慈善事業的新變化。江西師范大學呂曉燕博士則探討18世紀倫敦慈善事業的歷史嬗變,她認為在英國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慈善的角色和功能也相應變化。從18世紀早期到中后期,慈善活動目標經歷了從側重人口增殖到強調道德教化的轉變,而這種重心的轉移同國內外形勢、經濟理論和主流價值觀念的變化密切相關,其中城市精英投身慈善,就出于緩解貧困問題、為國效力和解決時弊,并且努力塑造理想的國家與城市。城市住房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杭州師范大學周東華教授著重探討民國時期杭州的貧民住房制度及實踐狀況,他認為中國社會擁有悠久的社會救濟和慈善的傳統;就杭州而言,南宋以后,歷代政府一直比較重視對城市貧民的救濟,如養濟院/育嬰堂等制度建構與實踐。民國時期,杭州側重于救貧,從而設立貧民救濟機構,修建貧民住房,并逐漸形成一套相應的制度。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趙曉旭對當下我國保障性住房進行了研究,以杭州市公租房、廉租房并軌運行為樣本,研究公租房、廉租房分軌運行時適用對象銜接錯位、交互性較差從而誘發兩房并軌的機制,重點針對公租房、廉租房并軌運行模式的立法政策、財政政策兩大實施路徑進行研究,從而對杭州市保障性住房運行模式作出風險分析和趨勢預測。
本屆論壇的學術討論具有鮮明的特征,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徐再榮研究員所總結的,會議打破了學科界限,創新性地實現了世界史和中國史學者的對話,共同探討中外城市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會議不僅具有全球性視野,還營造了中外學者一個良好的交流溝通平臺;杭州市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和浙江省城市治理中心的參與,從而使本屆論壇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