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千年古城 生態宜居
做優城市環境——
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生活品質
“魚米之鄉,人居佳市,山川毓秀,風物鐘靈。巾峰聳雙塔于霄漢,自古號一郡游觀之勝;東湖嵌明珠于郭外,素來稱春夏行樂之尊。北固屏貫,臺閣煙霞,雉堞鋪翠古韻清幽;靈江帶繞,風帆淺影,潮波涌濤三江爭流。括蒼之巔巍峨,世紀曙光首照;珊瑚之巖奇異,鬼斧神工天成。九臺幽溝,鳥語杜鵑數春晚;尤溪急流,杉舞紅豆嫌秋短。牛頭山,逆流成千古奇談,筑湖惠百萬市民;新靈湖,聚景創當代勝跡,蓄水減洪潦萬傾。城隍古隋樟,雷劈風摧尚枝葉爭盛;桃江十三渚,稻黃橘香且水渚交橫……”在《臨海賦》中,極盡千年古城生態之美。
臨海人為自己生活的城市而自豪——
在主城區,每隔500米左右就有一個公園,沿河沿路見縫插綠,讓市民開窗見綠、出門入園。近兩年來,臨海每年新增綠化面積49.3萬平方米。目前建成區綠地率44%,人均公共綠地14.3平方米,居全省前列。
在鄉村,一幢幢粉墻黛瓦的民居、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綠色苗木和姹紫嫣紅的花卉,好似一幅生機盎然的江南風情畫卷……5年內,臨海將建成50個精品村、100個特色村和6條景觀帶,基本形成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觀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今年,臨海已全面開展241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宜居城市、浙江省生態市……一頂頂“桂冠”,先后落到臨海的頭上。
清理河道垃圾,拆除涉河違建,開展河岸覆綠,城市河道基本實現“水暢、河清、岸綠、景美”。改造城市道路67.7萬平方米,建成城市綠道20多公里,設立公共自行車站點114個,基本實現城鄉公交零距離換乘。開展城市大氣環境專項治理,去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6天,優良率為97.6%。臨海通過大力開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四邊三化”等專項行動,進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優化了城市環境,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質。
“天藍、地綠、水清、氣爽、景美”,這樣一幅美麗卻并不遙遠的宜居城市藍圖,正在臨海慢慢成為現實。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