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與文化江南
關于“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范圍的界定實有必要,學界對此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現在已有的基本定論是:江南的合理范圍包括今蘇南浙北,明清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江寧、杭州、嘉興、湖州8府,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
江南文化因向度眾多、史料豐富而長期以來受到不同學科的關注。近日,為期12天的“第四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江南文化”在蘇州、揚州兩地進行。研習營通過教授講座、學員研討、實地考察等多種手段,旨在培養青年學者文獻研讀與實地考察結合的能力,以期促進青年學者對于江南文化的認識和研究。來自中國大陸、臺灣、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多位博士生及青年學者參加此次研習營;美國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香港城市大學鄭培凱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邱澎生教授、臺灣新竹交通大學龔書章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胡曉真教授、南京大學范金民教授、復旦大學王振忠教授等諸位學者授課,從不同學科角度探討了“江南”這一話題。
王德威教授透過《桃花扇》,探討明清文學與江南意識關系,具體而言,即通過對《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及劇中侯方域、李香君、老贊禮、張道士等不同劇中人物的剖析,探討不同世代文人對家、國、情是什么的思考。透過《桃花扇》,我們可看到遺民問題、華夷之爭、文質之辯、知識分子社群與國家興亡之感的關系等問題,當我們不再單純看劇情發展而是將其上升到“感覺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英國評論家Raymond Williams語)時,對立面是意識形態,是在某一個地理空間里面各種形色的人對那個時代的感覺投射,這種投射可以是政治的大方面,也可以是生活等小方面。這時,江南作為感覺結構是文學對日常生活、大眾對時代的回應。這種回應有政治的懷抱,有歷史的反饋,最終都投注在日常生活尤其是物質文化層面。
文化研究看似純文科工作,然而,從建筑學角度切入研究卻會帶來不同視野。龔書章教授以蘇州園林中的留園為例,探討了如何從空間法則看意境形塑。蘇州園林不僅是江南文化物質體現,其文化遺產價值也早已被世界所認可,所謂“咫尺之內再造乾坤”。龔書章教授將中國園林的意境與法則先做簡短之鋪陳,“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清·錢泳《覆園叢話》),隨后結合大量留園的平面圖來討論庭園園林與合院的內外觀,即內外空間層次。井、院、庭、園、苑是園林中的重要開放空間類型與層次,不同的空間劃分與布置則塑造不同的園林意境。園林的長度與寬度可確定內外空間的范圍,分隔空間則形成空間大小對比,組積水面形成空間虛實對比,布置景洞形成空間深淺對比,藏徑隱源形成空間陰顯對比……這些都是塑造園林意境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建筑量體疏密、山石水林疏密等方面的觀察,我們可以將留園分為九大空間序列。蘇州園林以意境、空間層次、建筑手法等豐富著稱,留園是其中的典范,龔書章教授借助平面圖和手繪圖對留園的各個區域加以討論,將留園的空間序列與園林形塑予以精準呈現。
江南文學興盛、園林大興,其背后實際是江南龐大堅實的經濟基礎。范金民借丁日昌說江蘇“賦稅甲天下”之句,用夯實的史料來討論明清江南經濟的發達。江南在全國經濟地位中具有重要地位,為國家稅糧最要之區,其經濟呈現如下特點:第一,基礎堅實的農業生產;第二,手工業加工業生產發達,制造技藝高超,生產關系先進;第三,貨暢其流的商品流通;第四,城鄉互相支撐、城鎮發展一體化;第五,推崇精品名品馳名商品,引領潮流;第六,擁有廣闊深厚商品生產基地。這種種特點使得江南成為明清經濟最為發達之區,同時對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江南文化研習營另設藝術史、城市生活等專題講座,香港城市大學李孝悌教授主持學員討論匯報、臺灣“中央研究院”黃進興教授則與學員座談交流治學思想和方法。此外,蘇州、揚州園林、城市街區考察,昆曲、評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觀摩等各式活動為學員精心打造一個全方位融入江南文化的綜合環境,不僅促進學員對江南文化的學習認識,更促進了兩岸學人的交流。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浙江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打造美麗中國示范區
近日,《浙江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發布,提出今后5年全省將以此作為生態文明和美麗浙江建設的總抓手,力爭各項生態環境建設指標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美麗中國的示范區。【詳細】
江蘇揚州古運河畔“長”出生態公園
4月15日,位于江蘇揚州南部城區的古運河畔,占地3300多畝,總投資57.48億元的三灣風景區,鮮花怒放、綠樹成蔭,春意盎然。經過兩年多的規劃改造,昔日雜亂不堪的城中村和灘涂地,變成了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運河文化等功能【詳細】
浙江慶元要建成江南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
日前,浙江慶元縣發布實施《慶元縣推進農旅大融合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旨在大力推進農業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我縣【詳細】
UED設計年會系列活動在江蘇省宿遷市成功舉辦
2018年1月19【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