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要發展智慧型都市農業 島外四區將建“農業公園”
廈門,要發展智慧型都市農業。24日,廈門市委農辦副主任、市農業局副局長許心凌做客政府網,解讀今年市委1號文件,談“發展智慧型都市農業”,并與網民在線交流。
傳統農業發展難以為繼
據了解,2013年,廈門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8元,穩居全省首位,增長11.5%,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連續三年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81:1縮小到2013年的2.76:1。2014年上半年廈門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4元,比增11.1%。
今年,廈門提出要大力發展智慧型都市農業。廈門農業有自身的優勢,主要是得天獨厚的對臺優勢和很強的技術資金政策優勢。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廈門農業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突出,傳統農業發展難以為繼。
許心凌說,首先,農業發展空間加快收縮,目前僅有耕地30萬畝,其中基本農田13.7萬畝;其次,農副產品自給率較低;第三,農業勞動力越來越缺。目前廈門37萬農村人口中,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不足1/3;第四,農業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受耕地、勞動力短缺雙重限制,廈門應結合自身實際,汲取國內及世界上先進國家和地區各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之長,大力發展以‘園區型’為主,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并重的智慧型都市農業。”許心凌說。
發展都市觀光休閑農業:為大力發展智慧型都市農業,廈門也推出了諸多舉措
據悉,廈門將實施智慧型都市農業提升工程行動計劃,發展集生產、生態、生活功能融為一體的“園區型”農業,打造廈門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鏈。
同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今年市財政擬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繼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支持“菜籃子”調控基地項目和優質種苗項目建設智能化農業設施,提升設施農業生產水平。
許心凌說,打造田園風光,積極發展都市觀光休閑農業也是下一步農業、農村工作重點之一。目前,島外四區正在積極推進“農業公園”、“郊野公園”等具有田園風光的都市觀光休閑農業項目試點工作。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蔡建明:城鄉融合下的都市農業發展趨勢
2019年11月21-22日,2019衡水湖生態文明國際交流會在衡水市舉行。在21日的??都市農業與宜居環境??論壇上,國際都市農業基金會中國協調員,中科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蔡建明先生發表演講,分析了都市農業多功【詳細】
廈門同安:公園遍地開 老城煥新顏
該區在舊城改造中新建改建了一批公園,進一步提升宜居度.再過半個月,同安又將迎來一座新的公園——以紀念“現代漢語拼音文字之父”盧戇章為主題的雪樵公園月底即可主體完工,成為鳳崗片區居民家門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詳細】
廈門鳳凰花經歷“小年” 目前僅幾株綻放
園林專家認為,鳳凰花今年是“小年”,將不如去年開得多。但6月中下旬隨著晴天增多和氣溫升高,將會陸續綻放,仍將成為廈門市亮麗的風景線。【詳細】
廈門率先建立園林綠化企業信用評價辦法
2017年5月22日廈門市景觀綠化建設行業協會發布了《關于開展會員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的通知(試行)》,主要內容如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