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已建成80個公園632個綠地廣場
記者昨日從市市容園林局了解到,近3年我市新增園林綠地6937公頃,年均新增2300公頃,建成區園林綠地總面積增加了3895公頃。全市已建成公園80個,街頭綠地小廣場632個,建成道路綠化普及率和達標率均為100%。
目前全市城市綠地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形成了以庭院、單位綠化為點,以道路、鐵路綠化為線,以公園、廣場綠地、大遺址保護區為面,以城郊林帶和繞城林帶為環,點、線、面、環相銜接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大水大綠的城市綜合綠地系統。
3年綠化百余條新建道路
3年來,我市完成對新安路、秦漢大道、尚新路等100多條市政新建道路的綠化,新增道路綠化面積192萬平方米。
我市始終遵循“片栽滿植,增量加強”的理念,在東二環、三環全線等城市出入口、鐵路沿線、全市各主干道,以增植喬木、亞喬木和花灌木為主,提升綠地300多萬平方米。西安城區共栽植大規格喬木10.2萬株,栽植樹徑8厘米以上的喬木136萬株,栽植花灌木2700萬株,新增綠地面積1666萬平方米,使全市道路綠化普及率和達標率均達到100%,同時注重在立交橋、轉盤、城市出入口等道路節點,堅持以建設景觀迥同的盆景式交通島為目標。先后對二環、三環等46座大型立交橋、18個轉盤實施立體綠化,對互助路等20多個轉盤根據地理條件,打造了富有文化內涵、各具特色的城市綠色地標,構成了一批城市綠洲,使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中喬、灌木所占的比率達80%。
已建成的80個公園中76個免費向市民開放
我市始終以風景名勝區、遺址保護區、舊城改造為重點,把園林綠化與西安的歷史文化底蘊融合,與自然山水滲透,在主題公園建設中強調歷史文化元素,在弘揚歷史文化時注入綠色現代氣息,樹起千年帝都、綠色西安的新形象。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公園80個,其中76個已向市民免費開放,方便了廣大市民和國內外游客。其中在唐城墻遺址上建成了牡丹苑,引進洛陽牡丹30余種2萬余株,廣大市民不出西安就可以欣賞到牡丹國色天香之芳容。2013年建成開放的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又為西安增添了一個4700畝的生態聚合點,公園內有植物48科180種,水面和植被覆蓋面積占全園的94%。具有顯著的濕地保護、生物群落恢復和自然水面恢復等生態功能。近年還陸續建成了新寺遺址公園、清涼山公園、漢城湖水利風景區、西安世博園公園等大型綜合性公園。
全市綠地廣場累計達到632個
近年來,我市把街頭綠地小廣場建設作為一項民心工程、重點工程來抓,在城市中心區建筑密集、可供建設用地十分緊缺的情況下,統一規劃布局,結合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章、臨時建筑等工作,采取市上統建與各區自建、市財政直接補貼相結合的方法,全方位開工建設街頭綠地小廣場。已建成鼓樓西廣場、環城西苑等一批人文氣息深厚、特色鮮明的街頭綠地。
截至目前,全市綠地廣場累計達到632個,成為美化城市的新亮點。
市民群眾義務栽植樹木900多萬株
我市按照城鄉統籌規劃、整體建設的大環境綠化理念,注重構建山水之城。全市完成造林面積60.15萬畝,建成了山區、平原、城市綠化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同時實施渭河流域治理工程,打造了貫穿西安市東西的渭河大型生態休閑林帶;實施浐河、灞河生態治理工程,恢復濕地植被5300余畝,形成水域面積1萬多畝,新增防護綠地面積1311萬平方米。
近年來市民義務植樹900多萬株,每年有81.6%的適齡公民參加義務植樹或繳納綠化費,植樹成活率達到96%以上。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
航拍沙巴最美酒店,俯瞰東姑阿都拉曼公園
由于香格里拉離沙巴國際機場特別近,所以經常會有飛機飛過,沒有經過申請是不能私自航拍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