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持續15年的地產繁榮期即將終結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10日在京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深度的調整,這種調整不僅僅是短期的、周期性的,而是中長期意義的、趨勢性的,這意味著持續15年的地產繁榮時代即將終結,中國經濟將進入后地產時代,房地產行業的景氣對經濟的主導型作用即將結束。
諸建芳是在當天召開的和訊網2014年證券市場中期策略會上作如是表述的。諸建芳認為,就需求端而言,存在四個決定中長期房地產需求的因素。
一是人口紅利因素,雖然前期買房子的比較多,但是人口的數量慢慢在變小;二是城市化率,城市化提升的速度跟過去1.3個百分點比有減緩,增長的速度和需求拉動在放緩;三是放緩的改善性需求,中國的改善性需求人均每平方米提升速度大概在30%左右;四是自然折舊,因為房子一定年限就要翻新。
“從這四個因素來講,未來房地產的需求會放緩。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點大致在2015年將出現,屆時對房價的影響將較大。”諸建芳說。
既然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點要到2015年才出現,為什么目前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調整?對此,諸建芳解釋,部分因素加速了拐點的到來,一個是此前政府出臺的組合性調控措施,確實對房地產的發展造成一些影響,比如限購、保障房的建設等方面替代、取代了一些剛需的部分。
諸建芳認為,在房地產行業進行一個調整之后,中國在產業格局上將出現新變化,并將對資本市場形成較大的意義,預計新行業將興起,比如服務業、裝備制造以及與環境相關的新能源等產業。
諸建芳進一步指出,根據測算,房地產市場調整之前,其產業鏈對GDP的影響大體為15%,是經濟當中最大的產業鏈,而服務行業、裝備等加起來則有10%的影響;轉型之后,隨著前述行業的進一步興起,大體到2018年左右,房地產的整體影響會回落到10%左右,服務業、裝備制造、環保會上升到15%左右,“也就是未來房地產主導GDP的狀態會改變。”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開發商借主題公園之名大搞房地產
主題公園近年來雖取得長足發展,但暴露出的利潤低、風險高,變相開發房地產等一系列新問題不容小覷。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不斷收緊,萬達、恒大、保利、世茂、佳兆業等多家房企進軍文化旅游業,主題公園進入了【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