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2015擬新增生態水面1.25萬畝 濕地2.51萬畝
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綠植與湖水相依,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八水潤西安工程實施不到兩年,西安市陸續開放了“八湖十濕地”,這些河湖濕地不僅極大改善了西安水生態環境,還成為市民和游客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兩年呈現“八湖十濕地”
昨日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八水潤西安工程啟動以來,我市啟動了渭河、灞河等10條河流主要河段生態治理,完成堤防建設313公里。
湖池濕地建設亮點紛呈,陸續開放了護城河試驗段、儀祉湖、西安湖、航天湖、大興湖、常寧湖、堰頭湖、桃花潭,以及渭河城市段生態區、浐灞濕地公園、灞河灞橋生態濕地、渭河華山濕地、幸福濕地、渭人工濕地、沙河水街、浐河城市段、灃河良家灘、灃河灃東生態景區等“八湖十濕地”,提前近一年達到“三年效果初現”規劃目標。特別是“五一”期間開放的護城河建國門至朱雀門試驗段水上游覽示范區,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亮麗名片。
人均增加濕地面積1.98平方米
據市水務局局長楊立介紹,從目前治理成效看,“八水潤西安”已經在多個方面明顯推進了城市環境建設。
首先是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的313公里堤防極大提高了防洪標準,沿河綠化構筑了生態屏障。按照2013年城六區常住人口453.93萬人計算,僅渭河城市段生態景區建設就將城市人均綠地面積提高了3.52平方米。湖池建設方面,建成的14處水景觀,人均增加濕地面積1.98平方米、生態水面面積0.98平方米。
其次是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據測算,2013年全市入渭COD削減量達到12.642萬噸;浐灞生態區世博園周邊負氧離子日均值為3505個/立方厘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的兩倍;治理后的水生態工程周邊生物鏈逐步恢復,水生物明顯增多,浐灞生態區鳥類已由過去的60多種增加到200多種。
到明年西安有望新增生態水面1.25萬畝
水生態形象也明顯提升。浐灞生態區被授予“國家級生態區”“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范區”,漢城湖被授予“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水土保持示范園”,我市也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按照目前建設進度,預計到明年全市將新增生態水面1.25萬畝、濕地2.51萬畝,堤防建設超過500公里,全市人均水面面積和濕地面積將進一步提高,與“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韻長安”的生態型現代化大都市目標進一步接近。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修復生態后潛江返灣湖濕地面積有所增加
3月6日從潛江市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獲悉,去年至今,濕地公園面積從8000畝擴展至1.2萬畝,增長了50%。【詳細】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西安給出這樣的方案
在全市范圍內,力爭用3年時間,充分發掘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緩解停車難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環境,初步形成平戰結合、相互連接的城市地下空間體系。【詳細】
陜西省發布《全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
陜西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了《全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方案》中將全省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通過建立濕地分級體系、明確濕地管理事權劃分、完善保護管理體系,對全省濕地進行分級管理。【詳細】
西安國家級森林公園——朱雀森林公園
不去神龍架也能看到自然密布的森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