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注:洛陽古城保護引發最大民告官案
2014-07-02 09:13:04 來源:法制周末 瀏覽次數:
千年古城的走向仍是未知數
“無法想象這座古城的將來。”站在兩隅街區一棟廢棄的房屋前,一位張姓居民看著從屋內竄出的一只老鼠頓時傷感起來。
老張是土生土長的老城人,與他一樣在此長年居住的不在少數。他們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街坊鄰居猶如親人。
“不少街坊鄰居議論說,這里肯定會消失。”老張說,原來堅持不搬的有些人開始動搖,不斷有人搬出這些小巷。
洛陽市一些官員也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洛陽有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良好傳統。早在“一五”期間,像洛陽拖拉機廠、洛陽軸承廠等選址就采取了避開遺址、開辟新區、保護老城的做法,解決了舊城保護與工業發展之間的矛盾,被譽為新中國城市建設中的“洛陽模式”。
就在何伯亭等266戶居民狀告政府的同時,一些專家也對此予以關注。他們查詢獲悉,待拆的東、西南隅早已被列入《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和《洛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8-2020》中的核心保護區。
2013年3月,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召開評審會,評審并通過了東南大學所做的《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老城區)詳細規劃》,其中提出了對街區歷史真實性的傳承和延續,強調街區空間格局的整體性保護、街區傳統景觀的網絡化保護,認為改造、更新應分階段實施,不應大規模開發。
研究建筑的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朱亦民稱,如今被劃定要拆的舊屋中,可能有近八成在該規劃的保護區內。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與歷史名城規劃研究所主任規劃師張廣漢,于2013年3月21日應邀參加了河南省住建廳在洛陽市組織召開的《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老城區)保護規劃》和《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老城區)保護修建性詳細規劃》專家評審會。
張廣漢認為,洛陽沒有必要去打造一個什么國際名城,因為洛陽本身就是國家級和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洛陽保存的文物古跡豐富,老城區風貌格局猶存,東西大街和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較好,名城特色突出,歷史文化價值較高。《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項目》只能是實施法定規劃,無權改變,確實需要修改規劃,應依照《城鄉規劃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的規定,例行法律程序。
張廣漢還認為,《洛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洛陽老城區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提出的以院落為單位進行保護整治的方法,可以逐步改善,避免大拆大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傳統風貌和街區肌理,保護和延續原有鄰里關系和社會結構。以原有院落為單位的保護和改造,居民參與,一對一設計的方法,一定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
洛陽市一位官員透露,2012年10月26日,洛陽市政府與上海升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約定由官辦的洛陽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后者合作成立涉案項目的開發公司,投資比例為3:7。
兩個月后,老城區政府、升龍投資集團與洛陽城市發展投資集團又簽訂了一份《開發建設合同》,將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920畝“凈地”的用地性質定為住宅、商業兼辦公用地。約定的價錢為每畝20萬元,如招拍掛超出此價格,則由老城區政府承擔。
2013年4月,洛陽金元古城文化建設有限公司由升龍投資集團與洛陽城市發展投資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注冊資金2000萬元,開發的項目為洛陽老城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整治項目。
“這座千年古城的走向,仍是個巨大的未知數。”一直關注此案的一位專家說,前不久,洛陽市一位領導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級領導分包重點項目的工作部署,專程現場調研督查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前期工作情況,協調項目進展中存在的問題。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